医学人文讲堂
【北大医学人文讲堂第152期】 胡旭辉:生物机能与语言本体的关联 ——理论语言学的本质与意义
时间:2025-04-03 04:24:09 来源:
2025年3月28日,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主办的第152期医学人文讲堂《生物机能与语言本体的关联——理论语言学的本质与意义》在逸夫楼716举行。本期讲座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旭辉教授主讲,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李芳副教授主持,郭莉萍教授、乔玉玲副教授担任与谈人,来自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语言文化系全体教师及部分医学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主讲人胡旭辉教授结合生成语言学理论,深入探讨了语言研究的科学属性、生物基础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科坚守。胡教授指出,理论语言学的核心在于从日常语言现象中发现“困惑”(puzzles),并通过科学方法揭示其内在机制。针对当前人工智能(如ChatGPT)对语言学的冲击,胡教授认为,AI虽能高效生成语言,但其基于统计模型的运作机制与人类语言生物属性截然不同。语言学家的使命是揭示语言背后的生物与认知机制,而非追求表象的预测能力。他批评部分学者盲目依赖AI工具备课或研究,强调学术训练中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反对“技术替代科学”的浮躁倾向。胡教授提出,理论语言学为脑科学、心理学等领域提供了关键研究框架。他呼吁人文学科与理工科平等对话,避免沦为技术附庸。同时,他主张语言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发现困惑”的能力,通过分析语言现象激发科学思维,而非灌输术语,“工具易过时,但思辨力终身受益”。胡教授重申理论语言学的不可替代性。他认为,唯有坚持解释性研究、直面未解之谜,学科才能在AI浪潮中保持生命力。
讲座后,胡教授与医学语言文化系教师进行了座谈。院长郭莉萍教授、医学语言文化系乔玉玲副教授、李芳副教授、黄芳博士、博士后栗洁歆、任政等老师出席座谈。座谈主要围绕医学英语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医学英语专业必修课语言学课程设置等问题展开。通过座谈,双方探讨了有关语言学与医学人文的深度融合,并对未来加强我院与外院相关学科的合作提出了战略构想。
此次讲座深刻阐释了理论语言学在当代的独特价值与使命,同时,也让我们既看到学科在AI时代的危机,更明晰破局之道——唯有扎根科学本质、拥抱跨学科创新,才能在技术洪流中守住语言研究的尊严与生命力。
撰稿:任政
审稿: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