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讲堂
【北京大学海外名家讲学计划】卜丽萍:抗疫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
时间:2022-01-13 07:34:00 来源:
(二)抗疫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
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北京大学海外名家讲学计划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重大传染病防治史研究及数据库建设” (20&ZD224)支持下,美国阿尔玛大学历史系主任卜丽萍教授受邀在线上围绕全球卫生史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了连续两期的系列讲座。北京大学海外名家系列讲座、北京大学医学史国际高端学者系列讲座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苏静静主持,本系列讲座将分别探讨“洛克菲勒基金会全球卫生策略与中国卫生体系的发展”(2021年12月18日)和“抗疫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2022年1月8日)。
2022年1月8日上午,卜丽萍教授以“抗疫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为题进行了第二场线上专题讲座,以美国和中国为例,主要探讨20世纪的卫生知识传播、抗疫运动,以及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讲座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苏静静副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甄橙、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唐文佩、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助理教授雷震担任与谈人。
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纵观历史,可以发现疫病不仅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也对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以及各国、各国际组织的努力,多种疫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传播卫生知识、全民投身抗疫活动功不可没。本讲座以美国和中国为例,对20世纪卫生知识传播、抗疫运动、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进行探讨。主要包括“美国卫生教育宣传运动”、“中国卫生教育宣传运动的兴起”、“中国政府主导卫生教育宣传”、“比较中美防疫宣传的内容、方法、文化沟通、社会参与”、“注重技术,淡化民众教育和参与”五个方面内容。
美国卫生教育宣传运动
卜教授指出,美国的公共卫生运动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地方政府和民间机构最早发起。公共卫生教育宣传由公共卫生专职人员及防疫官员带头,联合社会进步人士,发动民间机构、教会等有影响力的组织参与。美国许多城市在学校和社区进行多种卫生教育宣传活动,普及卫生知识,提醒人们注意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如编儿歌进行儿童卫生教育、用童话或小丑人物传递健康信息、童子军宣传防疫。媒介包括歌曲、圣诞邮票印章、海报等,各有特色。如海报可以比文字更形象地表达宣传信息,而且能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
中国卫生教育宣传运动的兴起
美国公共卫生教育宣传运动很快传入中国。这主要是由于在中国设立的基督教青年会,其不仅传播宗教,还强调健康的精神、心灵和身体。此后中国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了卫生教育委员会(由W.W.Peter主持)。1913年中国也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创始人伍连德),两者均在中国推动卫生教育运动,有合作也有竞争,但目的不同。1916年双方取长补短成立了卫生联合委员会,并于1920年改名为中华卫生教育会,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非官方全国卫生教育组织,开展大规模城市卫生运动,如开展卫生宣传,并关注妇幼卫生问题。
中国政府主导卫生教育宣传
1928年国家卫生部成立后,公共卫生教育宣传被纳入国家卫生建制。1928-1937年间主要为城市卫生宣传,包括学校卫生、城市大扫除、举办卫生讲座和展览等。1950-1980年间主要为全国卫生运动和大众参与阶段,卫生宣传逐步普及,卫生宣传教育转为人民群众运动,防疫治病与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变革紧密相连。
比较中美防疫宣传的内容、方法、文化沟通、社会参与
卜教授以防治肺结核、疟疾为例,表示从中美卫生运动的宣传资料中,可以透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人民生活。其中美国的宣传资料多为单一的疾病防治,采用警告式、幽默、卡通手法,内容简单。而中国的宣传资料包括单一或多种疾病的防疫,具有多种具体防疫方法,采用传统艺术手法(如剪纸、三字经、对联),提倡社会主义集体力量。防疫海报对研究卫生运动有重要价值,仔细解释海报不仅有助于卫生信息传播,而且可以透视各国社会习俗、文化背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比如,中美宣传海报中的妇女形象有明显差异。
注重技术,淡化民众卫生教育和参与
随着二十世纪疫苗和新药物的产生,多种传统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根除和控制。高效的科技防疫(疫苗、药物)开始改变人们的防疫理念和方式,即专注技术发展,忽视对大众的宣传,淡化多样化防疫,以及防疫中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因素。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与80年代的中国开始,民众从防疫的积极参与者变为被动接受者,对疫苗的依赖不断加强。由此反思: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西方各国出现反疫苗接种运动(尽管有多种原因),使得许多科学家和卫生官员开始反思单一强调技术的不足之处。新冠疫情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正如耶鲁大学Frank M. Snowden教授在《流行病与社会》中写道:“近来在世界局部地区爆发的MERS、HIV/AIDS、SARS和Ebola都是(病毒)为二十一世纪的彩排”。因此,如何摆平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类自身的生存至关重要。
最后,三位与谈嘉宾进行评论。甄橙教授认为传染病的发生让更多的人对医学、医学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医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从医学本身来看,中国的卫生教育经历了几次转变,从借鉴国外到自主发展、从卫生教育到健康教育、从健康教育到健康促进。此外,传染病的发生与人民生活与社会密切相关,人们掌握了更多的医学知识,也促进了科技与医学的发展,彰显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唐文佩教授表示,对讲座中提到的医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卫生宣传样貌的改变,使人们逐渐忽视健康教育,表示认同并提出了启发性的见解。雷震老师表示,中美两国的卫生教育、抗疫运动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并不算大,值得互相学习。他对20世纪以来民众从防疫的积极参与者转变为被动接受者的观点深表认同。卜老师对各位与谈嘉宾、同学的提问进行了回应,师生双方展开积极互动。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