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讲堂
【北大医学人文讲堂第57期】日本的生死学与日本人的生死观
时间:2018-09-06 10:24:00 来源:
|
2018年3月26日, 日本关西学院大学人间福祉研究院山泰幸教授受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邀请,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日本的生死学与日本人的生死观”的讲座。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郭莉萍教授主持了讲座,来自北京大学各学院的师生五十余名到场聆听。应用语言学系的日语教师王鑫进行了全程翻译。 山泰幸教授是社会学博士,日本关西学院大学人间福祉研究院副院长,关西学院大学丝绸之路研究所所长,灾害复兴制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人类学、思想史、社会文化理论研究,著书20余部。山泰幸教授长年承担着日本兵库医科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医学人文教学工作,在医学人文课程建设与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山泰幸教授首先介绍了日本生死学诞生的背景及历史沿革。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生死学的影响下,日本开展起该研究,至今已有40余年的成果积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当数东京大学卓越研究基地生死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2008年编纂的五卷本《生死学》 ,以及日本临床生死学会編纂的教材《临床死生学》这两套书。这两套书代表了日本生死学的两个研究视角,即自然科学视角的临床生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视角的生死观研究。 其次,山泰幸教授介绍了日本有关生死观的研究成果。日本早在18世纪的江户时期,以国学思想家为中心就已开展起有关“死”的研究,本居宣长、平田笃胤以及柳田国男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这些思想家的理论对于现代日本人的生死观有着重要影响。 现代著名学者相良亨著《日本人的生死观》(1984年)以及岛园进著《读日本人的生死观—从明治武士道到入殓师》(2012年)都是现代解读日本人生死观的代表性著作。 在讨论环节,听众就中国文化对于日本的影响、日本武士道中对于“死”的认识,以及日本的“在家死亡”等问题进行了提问与交流,山教授给出了细致、风趣的解答,讲座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结束。
(应用语言学系王鑫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