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讲堂
【北大医学人文讲堂第130期】朱军:一个肿瘤内科医生对中国癌症防治工作的一点看法
时间:2024-05-06 08:56:43 来源:
2024年4月2日下午,第130期北大医学人文讲堂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区生化楼4教举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朱军主任医师,作了题为“一个肿瘤内科医生对中国癌症防治工作的一点看法”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陈琦老师主持,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各院系及附属医院的上百位师生参加了讲座。
朱军主任从中国癌症发病与死亡情况讲起。中国依然是一个癌症大国,每年癌症发病约400万例,同时中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百姓谈癌色变。随着国家经济、医疗水平、诊断水平的发展,中国的癌症病人越来越多。同时,肿瘤在中老年群体中高发,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肿瘤患者也会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癌症呢?癌症实际上是在生命运行过程中某一个阶段的一种现象,世界卫生组织将肿瘤定义为慢性病,与家族遗传、饮食、环境、感染性疾病等因素都有关系。对肿瘤的治疗也从原来单纯关注肿瘤是否被消灭掉到关注多维度的因素,包括生活质量的标准、疼痛的控制、患者的心理等方面。此外,朱军主任也简要向大家介绍了肿瘤的三种治疗方法及历史演进过程: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而后朱军主任借用一位前辈的话“人生下来是要死的,活着是要上税的,淋巴瘤是要分类的”向大家说明,淋巴瘤有上百种类型。他自己在从事临床工作时,也是逐渐从完全无知不断学习到现在,而这样分类不断细化的过程也为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性和机会。但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淋巴瘤5年生存率方面仍存在差距,朱军主任说到“我们在淋巴瘤方面有信心赶上来”,淋巴瘤的可用药物很多,全球范围内精准治疗的靶向药物都是以淋巴瘤为先驱开拓。2015年后,中国有了自己自主研发生产的药物,在双单抗领域几乎与国外是同步的。他向大家展示了团队牵头参与的淋巴瘤上市新药,这些新药的上市促进了中国淋巴瘤诊疗水平的提高。朱军主任作为一位临床医生,见证了中国从过去对国外的新药望洋兴叹,到后面跟跑、并跑甚至可能实现某些药物领跑的历程。
朱军主任回归到自己做临床肿瘤医生的经历,我们不可能治愈每一位患者,但是可以尽力帮助他们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患者如果出现不舒服的症状,哪怕只是和他们聊聊天,鼓励鼓励,减少恐惧和焦虑,也能对患者起到一定的帮助。医生面对患者要抱以最大的善心,去理解、去关怀,不求全责备。随着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未来的医学一定会走向精准,需要临床医生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走个体化规范的治疗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
最后,在提问环节,朱军主任回答了听众们关于淋巴瘤治疗的专业问题,分享了对肿瘤学相关的伦理学问题的看法,提出了自己对临床医学人文教育问题的感受,指出“同学们无论是做基础还是做临床,都需要有一颗坚强的心,经得起摔打和折磨。”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未来的医学生涯中过得平稳、开心,做一位好医者。
(供稿:郑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