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讲堂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医学人文讲堂

【北大医学人文讲堂第94期】赵白生:医学叙事与叙事医学——传学透视下的《郭林日记》

   2022年2月25日周五下午两点,第94期北大医学人文讲堂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逸夫楼716 室召开。北京大学外语学院赵白生教授作了题为“医学叙事与叙事医学——传学透视下的《郭林日记》”的讲座,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郭莉萍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各教学单位、临床医院的近四十名听众参加了讲座。

    

   赵白生教授首先从“传学”背景入手,借用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名言“一切知识皆传记”,指出医学与叙事研究是典型的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跨界研究,需要找到一个万变不离宗的“支点”,以此为核心向外扩展,进行有价值的交叉学科研究。之后,赵教授的演讲进入叙事医学,点明叙事医学需要关注定义、渊源、特征、类型、作用与训练等核心问题,以进行学科建制化探索。随后赵教授区分了“叙事医学”与“医学叙事”,指出叙事医学以专业性治疗为手段,通过科学性的分析,立足医学,从而实现人的健康;而医学叙事则以非医性康复为手段,通过艺术性的探索,立足人文,从而实现人的健全。然而叙事医学与医学叙事之间通过叙事素养(narrative competence)联系。从医学角度来看,医生与病人的接触实质就是倾听故事。医生需要担任“医学评论家”(medical literary critic),理解病人叙事,从病人多样化、情绪化的讲述中层层剖析,还原叙事的变形,从病人叙事中准确定位病情。

    

   赵教授随后分析了医学叙事的两大类型,即非虚构叙事和虚构叙事,分析其中的伦理考量、美学诉求和普遍意义。二十一世纪是非虚构的时代,包括传记文学在内的非虚构文学在本世纪迎来了爆发,疾病传记更是进入了黄金时代。疾病主题在经典传记中占据重要位置,赵教授援引富兰克林、甘地、乔布斯等人的传记,展示了疾病叙事中复杂的个体挣扎与伦理诉求。医学传记潜力丰富,可以细分为病人传、患者传、医生护士传、医管人员传、病人家属传、疾病传、药物传、医院传、医学院传等。赵教授以《郭林日记》为例,展示了如何运用“传学透视法”来深入患者传记的三要素——经验、自我与身份。疾病是复杂的身心体验,疾病书写是自我寓言化的过程,以达成对于疾病自我的超越,获取崭新的身份认同。这一叙事过程中的关键经验是郭林发展出的归纳模式、专业主义、群体效应与精神疗法。身份认同危机是患者的普遍经历,疾病叙事既是当好病人的必修课,也是医生理解病人的切入口。最后,赵教授提出“全科患者理论”,通过全科、全体、全面的生活方式改善,达成身体-心灵-人格的宏观转变,从技术、心理、精神层面达成医学、人文和信仰的改进。

    

  

    

   赵教授的讲座通过传学透视揭示了建立患者身份的医学叙事与服务医生职智的叙事医学之盘根错节,获得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反响。郭莉萍教授感谢赵教授的演讲,并从叙事医学的角度回应讲座内容,强调疾病叙事促进且推动了叙事医学的诞生,更有助于加强叙事医学对于患者的关注,从而构建医患同盟,共同促进健康。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赵斌教授从医生的角度进行了回应,回顾了自身的医学生经历,反思了医学重技术、轻人文的传统在实际临床救治中的不足。现场听众就理论与经验的反差,叙事在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医学的人文性反思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供稿:医学语言文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