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讲堂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医学人文讲堂

【北京大学海外名家讲学计划】Mark Harrison:理解流行病——史学的视角

   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海外名家讲学计划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重大传染病防治史研究及数据库建设”支持下,英国牛津大学惠康伦理与人文中心主任、科学、医学和技术史中心主任马克·哈里森(Mark Harrison)教授受邀在线上围绕全球卫生史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了连续三期的系列讲座。该北京大学海外名家系列讲座、北京大学医学史国际高端学者系列讲座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苏静静主持,分别探讨了 “医院与殖民史”(12月7日),“理解大瘟疫:史学的视角”(12月14日), “大流行时代的风险与安全”( 12月21日)三个议题。

    

  

    

   (二)理解流行病:史学的视角

   2021年12月14日晚,英国牛津大学医学史教授、惠康伦理与人文中心联合主任Mark Harrison应邀进行了该系列讲座的第二讲——“理解流行病:史学的视角”。讲座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苏静静副教授主持,并邀请了北京大学郭莉萍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李化成教授和北京大学陈琦副教授担任与谈人。本次讲座通过zoom平台线上进行。

    

  

    

一、引言

   本次讲座主要讨论流行病的概念,以及在如今全球卫生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从史学视角理解流行病。讲座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讨论了流行病的概念,如何理解流行病。在后半部分,Harrison教授结合当前全球卫生的时代背景,从史学视角出发,重点阐述当今西方社会如何看待、应对流行病。

  

二、什么是流行病?

   Harrison教授首先对流行病(epidemic)、地方流行病(endemic)定义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著名历史学家Charles Rosenberg的流行病“四幕戏剧”理论框架。

 

   第一幕是“渐进性承认”,即人们起初不愿意承认某些不寻常的事情正在发生,到逐渐承认,最后是官方的承认;第二幕是“管理随机性”,即人们在寻找意义。大部分人会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为什么发生在我们的社会中,为什么现在发生,人们通过这些基本的问题试图解释这种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对疾病进行阐释;第三幕是“协商公众反应”,较为复杂,其中涵盖了从集体仪式(可能是宗教仪式)到政府行动的过程,即今天所称的公共卫生。在此阶段,大多数社会都决定应对这种疾病,但应对的方式有所不同,如信奉宗教的人会进行忏悔,现代的政府和社会会采取控制流行病的措施等;最后一幕是“回顾”,通常在流行病结束时,或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进行回顾。流行病在本质上是对社会的考验,使得某些方面得以加强,并引发人们对应对流行过程中不足的反思,甚至在疫情后建立新的道德或政治秩序。

 

三、史学家如何看待流行病?

   Harrison教授从史学视角出发,并结合当今的新冠肺炎疫情,他认为流行病具有重要的历史角色。流行病有时会引起人口的变化,如14世纪的黑死病。更重要的是,流行病可能成为政治变革的推动着。此外,广泛来说,流行病是了解社会的基本窗口,是对社会凝聚力的考验,社会潜在的紧张局势也会因此浮出水面。最近,历史学家开始关注流行病的文化力量,以及人们在流行病期间产生的恐惧、紧张等情绪。

 

   流行病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流行病对社会的影响主要分为两种,即生物因素、社会和政治因素。在生物因素中,病死率显然是最重要的,此外还包括传染性、人口因素、症状或后遗症、新鲜感。在社会和政治因素中,首先是暴露程度,由于社会不平等,某些群体,特别是穷人往往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感染,此外还包括政府的反应(如政府的判断、资源)、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社会凝聚力乃至凝聚力缺失。

 

   在流行病与社会凝聚力方面。20世纪60年代以来,部分历史学家开创了流行病可以用来测试社会凝聚力,当时历史学家认为是流行病引发了这些紧张局势,并往往会爆发成暴力事件。而现在,历史学家则认为,通常不是疾病本身或对疾病的恐惧导致了紧张关系,而是不恰当的国家干预造成的。

 

   前现代流行病和现代流行病

 

   在前现代流行病阶段,国家对流行病的反应很弱,甚至不存在。应对流行病的措施往往与宗教仪式相关,偶尔会救济病人和穷人。在该阶段,宗教解释和仪式是理解流行病并作出集体反应的主要方式。社会混乱往往是社会某些阶层自发地,或有组织地寻找替罪羊所造成的,如中世纪黑死病中受到孤立、屠杀的犹太人。前现代流行病对现在流行病影响深远,其中的一些特征仍保存至现代流行病阶段,比如尽管应对流行病主要采取世俗手段,宗教仪式也仍存在。现代流行病阶段主要指19世纪之后,最有可能导致疾病蔓延的原因往往不是疾病本身,而与国家应对流行病糟糕的,甚至缺乏的干预措施有关。国家干预不力主要由于:感知歧视、感知不均衡性和干预措施的不一致性、影响的不平等性、国家行为者(如医生、警察)的严厉干预、缺乏文化或宗教的敏感性。

  

四、当今西方社会如何看待、应对流行病

   如今,新冠疫情已不再是普通的流行病(epidemic),而成为了全球大流行(pandemic)。人们该如何应对不同于普通流行病的全球大流行病呢?从19世纪晚期开始,人们的关注点已逐渐从地方流行转至全球流行,并出现了全球大流行(pandemic)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之间的政治竞争和其他国家的行动会影响一个国家将会发生什么,比如政府会模仿其他国家的做法并与之进行竞争、拒绝其他国家的模式,乃至一个国家的民众在看到其他国家的行动后,可能会期望国家政府也采取相应行动。

 

   新冠疫情为西方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历史学家开始思索:因为新冠疫情导致的抗议活动有哪些类别?新冠疫情与其他全球大流行病有何异同?目前我们能从新冠疫情中学到什么?对新冠疫情更大规模传播或未来的流行病有何启示?新冠疫情带来的封闭措施突显了不平等,激化了已经存在的代际紧张。年轻人由于政府出台的措施,经济机会、教育和自由都受到限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而年轻人这样做,则是为了帮助更易受到感染的老年人。当今西方社会,新冠疫情所带来的问题与其他问题相互交织。如引发政治事件、煽动紧张情绪、造成社会分裂、激化种族问题,如“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再次开始、袭击亚裔、犹太人等群体等。此外,疫情带来的封锁措施,对社会经济、群众心理均造成了伤害。疫情的克星:疫苗也受到了部分人的质疑。部分人甚至会出现“奇怪”的行为,如攻击5G网络基站等。

  

五、结论

   Harrison教授认为新冠疫情为西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原因如下:首先,新冠疫情作为一种新的疾病,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各国政府不知如何有效,或以一种有节制的方式应对。第二,这种不确定性也导致了政府不了解公众的需求,公众对政府缺乏信任。第三,新冠疫情加剧了现存的紧张局势和部落主义。第四,抗议活动的优势和劣势在于他们缺乏有效、一致的领导,而不应只是愤怒、沮丧等情绪表达。最后,如果因为经济复苏缓慢,激进的抗议活动实际上变成了慢性的矛盾甚至停止,上述一切均可能发生变化。历史学家所认为的流行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已被目前的情况所证实。

    

   讲座结束后,三位与谈专家北京大学郭莉萍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李化成教授和北京大学陈琦副教授对讲座内容予以了评论,就其中若干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问题。Mark Harrison教授对此进行了回应,耐心解答了观众的问题,参会人员受益颇多,本讲座通过哔哩哔哩(bilibili)平台同步直播,海内外观看人数达2000余人,取得了圆满成功。

    

 

(供稿:杨雯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