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温度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医学的温度

高鸿云:医学人文不仅滋养病人,也滋养医生|“医学的温度”征文典礼获奖感言

  

  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首届“医学的温度”医学人文征文活动(参见详情)由《NEJM医学前沿》和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协办、泰康溢彩公卫基金支持、北京生命绿洲公益服务中心承办。获奖作品在《NEJM医学前沿》、北大医学人文学院微信公众号陆续发布。此次刊登的是一等奖获得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高鸿云医生)的获奖感言。

 

 

  非常荣幸能够获奖,我今天很激动,因为终于有机会来说一说医学人文了。这次获得一等奖的文章是一口气写出来的,因为哪怕15年了我还记忆犹新,那种感动到现在我都无法忘怀,所以一看到征文,我直接把它写下来了。我想表达的是医学人文不仅能滋养病人,还能滋养我们自己,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非常感谢主办方能够组织这样一个活动来更多地宣扬医学人文、宣扬“医学的温度”的声音,因为我觉得我们目前的医疗非常需要这样的声音。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其实医学人文这件事情并没有被提起过。在医学院读书时,我感觉医生看病就像修机器一样,等到进入临床才发现并非这样。我的导师每到冬天就要捧个热水瓶在手上,他并非是怕冷而是为了可以用温暖的手去触诊,去为病人检查。

  我做了10年的外科医生后,成为儿童心理医生。在做外科医生时,我认为病人应该无条件听从医生,但后来发现病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说相当一部分患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HDH)的孩子是需要用药的,但他们没有接受必要的治疗,后来病情加重我会觉得很可惜。这时我想起我的老师徐俊冕教授所说的医患关系乃是求助者和助人者的关系,所以我们后来做了很多工作去倾听家长的声音。现在我的门诊每次只看三个孩子,大约一个小时一位,之前最多看8个孩子。因为与孩子及其家长的交流需要时间,要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同时需要做大量科普工作,让他们能够与我们同步,同时也要尊重他们不同步,比如有些孩子需要药物治疗但家属不想用药,就进行三个月的行为治疗;如果想用中医就为他们介绍中医科医生并提供中医药服务,我们可提供多学科MDT团队服务。最后医患关系会良好地维持下去,医疗和用药的依从性也大幅度提高,病人得益,医生也收获职业信心。

  这其实就是一个角色的转变,就像我在文章中提到的孩子,所有人共同等了他15分钟,看似不经意的方法和过程让他相信了他自己。角色的转变让我收获了太多感动,比如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孩子,都认为他们是不会跟人交往的,但是有一个自闭症谱系的孩子在见我三次,我听他讲了三个小时他感兴趣的游戏后,第四次他开始向我诉说他的烦恼和痛苦,然后说了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他说:“高医生你知道吗?我从你的眼神里面就能看出来,你是真心的喜欢我,关心我。”

  医学人文可以给医生很多的帮助,让医生重新认识疾病,重新认识病人,重新相信人本身的力量。但是我一个人感动的作用微乎其微,所以我希望有机会多宣传和分享,让大家共同感受到这份感动,共同去见证医学的温度带给我们的奇迹。再次感谢主办方,感谢大家的聆听,也感谢我的老师和同事,以及所有带给我感动和成长的孩子和家长,谢谢!

  

  

  (整理|医学人文学院 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