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专家学者齐聚密云 共话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人文关怀与伦理实践 ——暨医学人文联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2025年5月17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师生一行11人赴密云区北京延生托养中心,参加“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人文关怀与伦理专题座谈会”。本次座谈会汇聚了来自医学、伦理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工作与护理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照护实践中面临的伦理与社会挑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5b51a42dac9143a5bf7a174f3f5526a3.jpg


活动伊始,与会人员在托养中心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病房,近距离了解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日常护理流程及病区设施状况。随后的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围绕患者照护中的人文关怀、伦理议题与政策支持等方面展开了多角度交流。相久大主任介绍了托养中心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建设理念;何江弘主任从神经外科医生的视角,分析了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康复与照护现状,并指出当前面临的难题;陈海丹长聘副教授介绍了国际上与意识障碍相关的主要伦理议题;纪光伟主任阐释了缓和医疗与安宁疗护的区别,指出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托养应归入缓和医疗范畴;徐佳君长聘副教授关注患者托养过程中的经济负担及资源配置问题;赵忻怡助理教授则从医务社会工作的视角,探讨了可为患者及家庭提供的多维度社会支持。

在讨论环节,专家们围绕代理决策、器官捐献等焦点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社会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照护存在迫切需求,应秉持人文关怀理念,推动跨学科协作,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构建涵盖医疗、伦理、法律与社会支持的综合照护体系。

座谈会后,意识障碍周围神经联合党支部与北京大学医学人文联合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活动,前往位于顺义区的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参观学习。该遗址是抗战时期华北抗战根据地的重要标志,生动展现了党领导下军民团结抗敌的智慧与坚韧。在讲解员引导下,与会人员走进蜿蜒曲折的地道,实地感受人民群众构筑防御工事、建立地下医疗体系的历史场景。当了解到群众依托地道医疗所救治伤员、保护生命的历史时,多位专家驻足交流,认为这种因地制宜的生命守护理念与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形成了跨越时空的深刻呼应。


46763a934ce04bc89e52d129731659c6.jpg



供稿:吕艺彤 刘博涵

审稿:陈海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