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精研会话之理 诚启医患之心——第二届北京大学全国医疗会话分析与健康传播研习班成功举办

第二届北京大学全国医疗会话分析与健康传播研习班于2024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成功举办。本次研习班邀请了国内外10位会话分析与健康传播领域的重要学者作为授课专家,包括原山西大学副校长李悦娥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高一虹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与同济大学张惟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于国栋教授、吴亚欣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Ni-Eng Lim副教授、香港大学英文学院Olga Zayts-Spence副教授、湖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楠副教授、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李芳副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部叙事医学研究中心黄芳研究员。研习班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福建、江苏、山东、四川、内蒙古、天津、广东、湖南、湖北、吉林、浙江、河北、河南、山西等16个省市自治区近50名教学科研人员及一线医护工作者参与,共同探讨医疗会话分析与健康传播的最新发展。2019年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医疗会话分析研习班”,世界知名学者John Heritage 教授在我院正式启动了CACE Asia(亚洲医疗会话分析学术联盟),为亚洲相关领域学者提供了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学术研究平台。在首届研习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届研习班进一步拓宽了授课视野,创新研究方法,并增强了应用案例的借鉴性,旨在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全面介绍该领域的前沿动态。


f43ca88b360c4569bbf9b0711b0448c5.jpg


10月31日上午8:30,研习班开幕式在医学部逸夫楼716会议室拉开帷幕。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郭莉萍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于新亮、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外语健脑强智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红艳教授作为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语言文化系副主任李芳副教授主持开幕式。李芳副教授首先对首届研习班和北大医学人文学院开展的医患会话与健康传播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而后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本届研习班的课程内容与安排。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叙事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郭莉萍教授代表领导嘉宾致辞,对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的发展现状与学术理念进行了介绍,并对来自国内外的授课专家与学员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bee44248c58e444e9bd6b4749645c44e.jpg

c67cba6fcd824436873a58ca2312721e.jpg

27ff3748eb0a49e8bf50920e2787fcfa.jpeg

590467d5a8fb4e36902faf8e4753df2c.jpg

bb6aabdafbca4b8d8e6d4cb21afcf2a3.jpg

134b598588f945a4bfa717c71d0bedcd.jpg

60fc3a5806f945c5ade36e02a60d1daf.jpg

b6aa9ecdce0e4237a36b33c6a504e264.jpg


研习班期间,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就医疗会话分析与健康传播的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报告。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学系张惟研究员作了题为“会话分析:理论基础与案例解析”的报告,从会话分析的理论基础谈起,介绍了会话分析的不同范式,强调了会话分析中的主位视角,并展示了其在机构话语分析中的应用。李芳副教授主持并点评。

山西大学原副校长李悦娥教授和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郑洁副教授作了题为“医学语用学:聚集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建设与实践”的报告,分享了在山西医科大学面向医学专业同学开设“医学语用学”课程的实践成果以及面向在职医师开展培训的探索与反思。于国栋教授主持并点评。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于国栋教授和吴亚欣教授作了题为“会话分析与医患互动”的报告,强调了会话分析的工具特征及其理论基础,介绍了医疗会话分析的研究现状,并分享了多个医患互动研究课题,特别探讨了医疗会话分析干预诊疗过程的潜力。Olga Zayts-Spence副教授主持并点评。

下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林尔嵘副教授作了题为“让医疗会话分析回归医学常人方法论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常人方法论会话分析的理论渊源,演示了如何以常人方法论拆解人类互动中意义的建构与识解过程。吴亚欣️教授主持并点评。

李芳副教授作了题为“开启临终关怀谈话:疼痛科医患会话分析研究”的报告,分享了在疼痛科展开的临终关怀谈话研究,总结了医生询问的直接与间接会话策略,并讨论了其中反映出的表达的直接性、病患的主体性等问题。王楠副教授主持并点评。


f6f20d7c36a44b8e848b26c927708c51.jpeg


专家报告结束后,学员以分组形式进行数据研讨。来自医学语言文化系的三位博士后栗洁歆、任政和朱建强老师主持数据研讨,王楠副教授、林尔嵘副教授和张惟研究员带领学员围绕儿科门诊会话语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讨。三位专家对于学员的问题给予了认真的回应。


5b55360982524ba6be0905d9806c3486.jpg

df082949fc4f4b049d7302912be7b8be.jpg

de6b3c9e682540b6842727f9366a033a.jpg

5b7b358a550e45338fc5bcd730513c93.jpg

194184436201463fa0221019e37be17d.jpg


11月1日上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高一虹教授作了题为“健康交流中的新语类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安宁疗护中的语类场,引导学员通过语类参数辨别新语类。以生前预嘱话语为例,从文字、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三个层面描述了这一语类的表现形态,进而从认识、态度与实践三个维度指出了死亡话语素养的重要意义。张惟研究员主持并点评。

香港大学英文学院的Olga Zayts-Spence副教授与David Matthew Edmonds博士后作了题为“在健康传播研究访谈中讨论敏感话题”的报告,就研究过程中数据收集的伦理问题,及其可能对参与者造成的伤害提出了看法,并讨论了如何保护参与者的隐私和心理健康。她还分享了研究者在访谈中多重角色的复杂性及其伦理责任,强调敏感话题的处理需要谨慎。林尔嵘副教授主持并点评。

下午,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楠副教授作了题为“理解医患沟通中的患者担忧表达与医生回应”的报告,探讨初级治疗中儿科患者自发表达的形式与特征,强调了情绪与行动等非语言形式表达的重要性,指出医生对这些自发表达的不同回应会造成不同影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罗正鹏助理教授主持并点评。

医学语言文化系黄芳博士作了题为“安宁疗护负面情绪沟通研究”的报告,探讨了在安宁疗护环境中,医生、患者及其家属之间负面情绪沟通的结构特征、沟通主题以及面临的挑战,揭示了负面情绪沟通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强调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之间沟通的重要性。李芳副教授主持并点评。


2a54ea2cb2fb4475b303acfbb7baa0ea.jpeg


专家报告结束后,医学语言文化系栗洁歆、任政和朱建强老师分别主持了三个小组的数据研讨,张惟研究员、吴亚欣教授和于国栋教授带领学员围绕疼痛科门诊会话展开深入的分析研讨。三位专家对学员的问题给予了认真的回应。


6fe34a8765cb4ac5a2e050ece5724be4.jpeg

e23aa08667924992acea2b0663f6930d.jpg



研习班闭幕式由黄芳博士主持,各位专家分别进行了研习班感悟分享,李悦娥教授李芳副教授发表了闭幕致辞。闭幕式以视频的形式对本次研习班的筹备与举办过程进行了回顾,随后邀请授课专家为学员一一颁发了结业证书和赠书。

本届研习班借助亚洲医疗会话分析学术联盟(CACE Asia)这一研究平台,汇聚了国内外医疗会话分析与健康传播领域的领军人物,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充分展示了该领域的前沿成果,有力地推广了改善医患沟通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未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将继续组织高质量研习活动,积极推动亚洲医疗会话分析与健康传播研究,深入贯彻《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全面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医学语言文化系朱建强供稿

审稿:黄芳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