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叙事医学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叙事医学专家共识(2023)发布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
时间:2024-05-13 10:01:00 来源:
2024年5月11日,叙事医学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叙事医学专家共识(2023)发布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逸夫楼209会议室召开。与会专家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等十余所知名高校和医院。专家们就叙事医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与交流。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叙事医学研究中心主办,以专家研讨和圆桌讨论的方式线下举行,面向叙事医学研究者、实践者、学习者免费开放,共有来自全国40余家单位的近200位听众与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二级巡视员徐长顺,《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赵明杰,《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清华大学医学院副主任陈旭岩,北京市整合医学学会叙事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赵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郭伟,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朱利明,中山大学医学院医学人文学系主任程瑜,海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姜安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刘彦国,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副院长殳儆,深圳市儿童医院教学办主任李小敏,中华预防医学会叙事医学分会秘书长邵卫东,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社长王凤廷等嘉宾与会。与会的主办方代表有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郭莉萍,党委书记王玥,副院长王岳、陈琦,以及张大庆、王一方、丛亚丽等教授。
会议第一阶段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玥主持。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代表学校向会议召开暨共识发布致以祝贺。他认为北大医学一直高度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和研究,率先在国内成立了医学人文学院,北大医学也是国内叙事医学的发源地。《中国叙事医学专家共识(2023)》的编写与发布,标志着我国叙事医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热烈掌声中,韩启德院士向与会专家、听众做了发言。韩院士说传统认知中,医学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大版块组成,叙事医学是最近十余年在国内发展兴起的新事业。提出叙事医学,并不是要发展另外一种医学,而是要强调叙事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医者在工作中应该重视叙事。医学生应该多读文学作品,因为从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直接了解感受人性。叙事医学指的是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文学的叙事方法,业内对此开展了诸多研究,叙事医学亦在医学实践中越来越被医学界接受。如何主动链接医学与文学,挖掘患者的故事,促进医者对患者的情绪和痛苦的理解,是叙事医学的课题。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对医学越来越重要。人工智能虽然不能取代人类,但可以成为我们应用的重要工具,如何利用好人工智能解读患者故事、触达患者情绪,让大语言模型成为医师的工具,亦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今天,我们推出《中国叙事医学专家共识(2023)》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发展叙事医学,但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实践之树长青,叙事本身是一种文学手段。真正要发展好叙事医学,仅有理论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实践,运用叙事这种文学手段,去感应、理解病人的苦难与悲痛,为他们解决问题,让它们感受到医学的温度和医者的关怀。这才是叙事医学向前发展的最大动力。未来,叙事医学要在实践中直面行业“三问”:一问能否使患者受益、减轻痛苦;二问能否使医生共情、有获得感;三问能否使学科蓬勃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叙事医学学科。
北京大学医学部叙事医学研究中心于2020年成立,今年恰逢中心学术委员会的换届年,由韩启德院士、王嘉东主任为委员们颁发聘书。他们是:主任王一方,副主任郭莉萍;委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陈旭岩、程瑜、顾晋、郭伟、姜安丽、李春、刘彦国、 麻晓鹏、殳儆、王明旭、赵明杰、赵斌、朱利明。
在短暂休息后,会议进入第二阶段。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郭莉萍教授主持。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二级巡视员徐长顺同志介绍了叙事医学的北京实践。他结合自身主管工作,分享了北京市22家市属医院叙事医学实践的五个做法:抓思想认识的统一,抓组织体系的健全,抓先进典型的示范,抓人文素养的提升,抓绩效考核的激励。提出了加快推动叙事医学融入临床实践,建立叙事医学工作长效机制,从青年医生、从科室入手实践叙事医学,从政策制度层面推动叙事医学发展等四点工作建议。
王一方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叙事医学的专家之一,他分享的主题是临床生活中的复调叙事。他认为复调叙事可以重新标定于书写医疗价值,帮助医者全面认识患者,帮助患者确立新的生死观、疾苦观、医疗观等,叙事医学是对元叙事境界的一种拓展,也重新定义了元叙事。
第三个环节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琦主持。首先是专家共识的共同主编朱利明教授介绍《中国叙事医学专家共识(2023)》的制定情况。本共识共有17位执笔者、3位秘书,21位函询专家,历时8个月,检索了大量文献,最终选定了242篇高质量文献,总共3.4万字。经过文献的检索、访谈和分析,从最初的29条推荐意见,合并为24条,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21条推荐意见,共识还包括21条意见的解读和证据。
共识的共同主编郭莉萍教授解读专家共识的具体内容。共识分为三个部分:叙事医学的概念和价值,叙事医学的实践,叙事医学的研究。她还逐一介绍共识的推荐意见。每一条意见都是在征得专家广泛共识基础上对中国叙事医学理论与实践某一方面的归纳与总结。最后,她提出,希望专家共识能够为国家医疗主管部门即将推出的医疗机构人文关怀提升方案落地提供参考,推动叙事医学研究继续深化。
上午会议的最后,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王凤庭社长回顾了过去十年间,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人文和叙事医学方面的论著和译著,并表示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医学人文和叙事医学的出版工作,最后王社长宣布《中国叙事医学专家共识(2023)》正式发布。
下午会议的第一个环节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丛亚丽教授主持。海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姜安丽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构建叙事护理学体系的探索实践》。姜安丽介绍了自己从事叙事护理的缘起,并从理论基础、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体系框架、实践体系等维度对叙事护理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全面而清晰地阐释。
中山大学医学人文学系的程瑜教授报告的主题是《作为民族志的叙事医学》。他认为民族志是一个研究方法,也是一个写作文本。实际上是通过与患者的同在,感受体验他们的价值观,以及其复调叙事背后的文化逻辑,通过文化逻辑实现资料的收集,以及讲述者的赋权和治疗。他还介绍了作为民族志的叙事医学方法,一是尽可能收集叙事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二是尽可能记录语言之外的身体语言元素,三是标准化转写。
最后一位出场的演讲嘉宾是深圳市儿童医院的李小敏老师,她的题目是《叙事医学在儿童专科医院中的应用与实践》。她介绍了深圳市儿童医院叙事医学实践,探讨叙事医学在儿童专科医院的作用。该院的实践被拍成了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广受业界、学界和观众好评。
短暂休息后,会议进入圆桌讨论环节,圆桌讨论环节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叙事医学分会秘书长邵卫东主持。陈旭岩、赵明杰、王明旭、赵斌、刘彦国和殳儆六位嘉宾参与讨论。六位专家就《中国叙事医学专家共识(2023)》、叙事医学临床路径、叙事医学与医学人文教育、叙事医学的主体间性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充分地研讨。
圆桌讨论结束后,是现场问答环节,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王岳副院长主持。观众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们就实践叙事医学会不会给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增加负担、叙事医学的中国渊源等问题进行提问,现场嘉宾进行了针对问题给予了详实解答。
最后,郭莉萍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她认为本次会议的与会专家和现场观众形成了一个共识:医学人文需要具像化、可落地的方法,而叙事医学就是那个方法,叙事医学的临床实践是叙事医学未来要探索的主要方向。今天发布的《中国叙事医学专家共识(2023)》还存在不少改进和修订的空间,在理论探索的同时,要着手制定我国叙事医学实践的临床路径,希望需要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教师和医学生加入到叙事医学的事业中,大家一起为了美好明天共同努力。会议在掌声中圆满闭幕。
同日中午,中华医学会领导携《中华医学会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医学人文建设纲要(征求意见稿)》,召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请见本院详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