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韩启德在第七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上的致辞

b052caa7dfa84ef8876e1b3e2cd9defb.jpg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北京大学 “清明论坛”从2018年开始举办,除了2020年,每年举行一次,到今年已经是第7届了。记得筹备第一次论坛时, 不少同事存有顾虑,觉得在大众场合讲死亡,是不是犯忌?能不能得到响应?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论坛得到大家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正面的社会影响,论坛对死亡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深入。可以说我们的“清明论坛“已经成为一个大家称颂的品牌

今年清明论坛的主题是“死亡与尊严”。死亡是每个人对人生的告别,具有自主权和不可侵犯性,因而是尊严的。为保持这种尊严,我们必须尊重每个人对自己生命终结方式的选择,特别是有体面和减少无谓痛苦的方式,必须努力构建保障人们获得有尊严死亡的法律、伦理体系和有效举措,必须弘扬有尊严死亡的文化与社会氛围。

我们提倡有尊严的死亡,自然也要关注尊严的反面,那就是“失尊”的现象。生命终末期患者生命质量全面下滑,出现失能、失智、失控等情形,而且不可逆转,对他们不仅需要全时的悉心照护,而且需要从各个方面给予更加全面和立体的关怀。不然的话,失尊就在所难免。

今天我们邀请了多位专家朋友来做报告,相信他们都会就“死亡与尊严”的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生命和死亡本质的深刻理解无疑是解读这个命题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环节,这是我们论坛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众多实际问题,讨论如何对待这些问题,不仅是实践所需,而且反过来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死亡和死亡的尊严性。这样的问题很多,而且多数还有争议,或者难以解决,需要在我们这个论坛上展开深入讨论。下面我仅举几方面的例子。

比如临终关怀。近十年来,安宁疗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有长足的发展。但如何从体制机制和政策上推动这项事业还很不够,在学科设置、人才培养、医生评价、成本核算、收费标准,医保介入、社区作用等方面都还缺乏有针对性的办法。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我们大医院的危重病抢救单位(ICU)激剧膨胀,其中收治很多没有生存希望的患者,不仅大量浪费医疗资源,而且使那些患者丧失了本应享有的死亡的尊严。ICU收治患者的界限如何划定?有没有可能制定标准?更重要的是实行标准的动力在哪里?需要探讨。

比如生前预嘱。记得十多年前在陈晓鲁和罗点点的努力下,成立了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和注册中心,大力推广生前预嘱,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直到目前,注册的人数有限,无数要求尊严死的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在临终时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如何使更多人立下生前预嘱?如何排除来自各方的阻力?如何提高生前预嘱的法律地位?家属中有不同意见时如何确定主要责任人?都值得探讨。

比如安乐死。在生不如死的情况下,安乐死是有些人的愿望。但到目前为止还只在极少数国家获得允许。主要原因不在伦理问题上的分歧,而是受限于众多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我国目前关于安乐死的研究多数基于西方国家的理论和实践,少有自己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我认为我们现在首先需要确定是否要往实施安乐死方向努力?如是肯定的,就要重点研究在我国情况下安乐死的申请条件、实施方式、监督程序、后果评价等。现在有些国家允许医生“协助死亡“,这在伦理学和操作层面上与安乐死的区别在哪里呢?我觉得现在比较实际可行的是提倡”尊严死“。”尊严死“是在生命不可逆转或生存质量已经不可能改善的阶段停止通过医学手段来维持生命。这与安乐死不同,后者是采用手段提前结束生命,而前者仍然保持了生命自然流逝的过程。”尊严死“是否符合伦理?有没有必要立法?如何与发展安宁疗护相结合?值得讨论。

比如脑死亡。我国至今仍以心跳呼吸停止作为死亡标志,临床上有不少脑死亡患者依靠先进的生命维持系统存活,这样的生命是毫无意义的。我们需要探讨是哪些因素阻碍着我国死亡标志的更改?如何克服那些阻碍?

又比如丧葬习俗。死者不仅在生前需要尊严,死后还需要继续维持尊严,这就牵涉到殡葬过程。从太平间到殡仪馆,从守灵到告别,从火化到落葬,每个环节都关系到对死者尊严的维护。此外,我们没有一个人会有过死亡的经历,人们对死亡的体验主要来自亲朋好友的死亡。在殡葬过程中单一宣泄悲恸情绪和制造悲哀场面,会增强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所以如何改革殡葬礼仪?如何在殡葬仪式上追思慎远,更加维护死者的尊严?如何通过悼念活动让生者体会“向死而在“的道理,消减对死亡的恐惧?值得讨论并付诸实践。

最后,死者把器官捐献给需要的病人,让自己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延续,这是生命和死亡尊严的崇高体现。现在我国器官捐赠的人数还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如何采取措施改变传统观念,推动器官捐赠文化传播,还缺乏有效办法。这同样需要讨论和研究。

总之,维护死亡尊严,牵涉到方方面面,我上面讲到的只是有限的几个方面,更没有肯定的答案。希望在今天的论坛上展开充分的讨论,并继而推向社会,争取形成更多共识。

再次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论坛!预祝第7次清明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韩启德

202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