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医学人文学院“重温党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故事展示比赛成功举办

   2021年5月14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重温党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故事展示比赛在逸夫楼716成功举行。医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韩英红老师老师、学院副院长韩巍老师、党政办公室黎润红老师、学生工作办公室孙小菲老师、学院团委书记王心彤老师作为评委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孙小菲老师主持。

 

 

   本次比赛由医学人文学院党委组织开展,旨在献礼建党百年,激发学生党员、团员学习党史的热情,提升政治素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传承红色基因,以赛促学、以学促建,切实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比赛通知发出后,研究生党支部和本科生党支部积极响应,共有7组同学报名参赛,在716会议室的舞台上一展风采。

   2017级本科生左右同学和曾治同学为大家分享了少年英雄陈延年的故事。陈延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为中国的革命解放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1927年陈延年被捕入狱,面对刽子手,他高呼:“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后慷慨就义,年仅29岁。“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陈延年的少年英气至今仍激励着当代青年。

   2020级硕士研究生甘霖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劳工律师”施洋的事迹。施洋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一心专注保障劳工人权,为广大劳工伸张正义,不仅免费为他们打官司,还无偿对贫苦劳工进行资助。1923年,因组织参与工人运动,施洋遭北洋军阀迫害而死,就义前他仍振臂高呼“劳工万岁”。施洋虽死,但其精神永存,“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士俦。”

   2020级硕士研究生莫小聪同学为大家讲述了一场“刑场上的婚礼”。1927年,受党委派,周文雍和陈铁军两人假扮夫妻,在广州进行地下斗争,期间两人产生了深厚的革命情谊。1928年,两人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他们始终坚贞不屈。就义前,两人决定结为夫妻,这对革命伴侣以刑场为礼堂,以枪声为礼炮,以红棉为礼花,将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党、人民与革命。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史不仅由无数烈士的鲜血写就,也遍布着无数先贤为中国的前途上下求索的身影。2019级硕士研究生卫宏阳同学为大家分享了毛泽东抗战思想形成的始末。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难,在抵抗侵略的斗争中,毛泽东的抗战思想逐渐形成。卫宏阳说,这是毛泽东最“紧张”的日子,然而正是这一“紧张”,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追寻真理的道路上不仅有成功,也有曲折。2020级硕士研究生陈昊君同学为大家分享了陈独秀和中国托派的故事,讲述了陈独秀晚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探索和曲折,帮助同学们更加全面、历史、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卓越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为中国人民的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017级本科生张霜同学为大家分享了周恩来的最后岁月。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周总理仍然抱病坚持工作,参与外事活动,即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牵挂着人民,他“身上展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奋勇前进”。

   除了汇报演讲外,同学们展示的形式丰富多彩,2018级本科生赵一霖、邓基泽、吴震、于航、王晓桐、邓建宇等同学以情景剧等方式别出心裁的演绎了“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在陕西临潼对蒋介石发动“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同学们的表演惟妙惟肖,为大家生动再现了这一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经过评委老师们的打分,赵一霖等同学表演的情景剧“西安事变”获本次红色故事展示比赛一等奖,左右和曾治同学、张霜同学的展示获二等奖,卫宏阳、甘霖、莫小聪、陈昊君同学的展示获三等奖。

   医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韩英红老师对同学们的展示做了精彩点评。韩老师高度肯定了各位同学的展示,并鼓励同学们不仅要学史增信、学史崇德,更要学史力行,希望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身体力行,为祖国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学院党委组织的本次比赛,将激励同学们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