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医学英语专业助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与中国防疫经验国际传播
时间:2020-06-23 10:29:00 来源:
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医学语言文化系的教师带领学生们利用本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积极参与到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健委、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中华医学会等国际机构、国家机关、学会协会等的资料文献笔译、会议同传、论文译文审校及中国抗击疫情经验国际传播研究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项当属长期教授医疗卫生翻译课程的李俊老师在农历新年正月初一(1月25日)为世界卫生组织完成的5省市10份代表性病例报告的紧急翻译工作和他带领学生参与的中国翻译协会委托的《新型冠状肺炎防控手册》(近3万字)中文到英文的翻译工作。
接到病例报告翻译这项紧急任务时,已经是当天下午5点半,世卫组织要求第二天上午发回。李俊争分夺秒,赶在次日凌晨0:39分,将译文递交给了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
他说:“看到病例报告后,我感觉自己心在跳,完全顾不上过年不过年了,就一心想着,得赶快翻译好,把信息传递出去。我早交稿一分钟,可能就意味着世卫组织能够早一分钟向全球发布相关结论性或指导性意见。”
这项任务,不仅时间紧迫,同时还要求用词和术语高度准确。在翻译过程中,李俊也碰到许多棘手问题,比如部分新出现的医学名词尚无可参考成译。在通过各种努力查证后,李俊顺利完成了任务,帮助世卫组织专家及时掌握了疾病的相关临床特点、病程发展等信息。
在接到翻译武汉疾病控制中心和武汉大学等机构专家编写的《新冠肺炎防治手册》的邀请时,李俊感到自己非常赞同该书主编周旺医生和序言题写专家钟南山院士的观点,这本书传递的是来自一线的防控经验,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于是便在网络教学工作异常繁重的条件下,欣然接受了该书的志愿翻译工作。这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李俊和翻译小组的小伙伴们可谓是焚膏继晷,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为了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均佳,常常就一个表达展开数轮讨论,穷尽一切可查阅参考的资料文献。
(图1 李俊代表翻译团队为《新冠肺炎防治手册》英文版撰写的译者序)
值得欣慰的是,该书英文译文美国版于2020年3月10日在亚马逊官网上线销售后,一度排名疫苗类书籍第一名达半个月之久,之后英国版、马来西亚版等版本也先后出版,甚至被转译为意大利文、希腊文出版,目前该书的翻译版已累计在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
图2 左:《新冠肺炎防治手册》英文版封面
中:该书在亚马逊官网疫苗类排名第一截图
右:《新冠肺炎防治手册》希腊文版封面
此外,李俊还带领我系多名在校生及校友参与翻译《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由于中外专家和官员不断修改完善报告,师生们从当天中午开始翻译,直至第二天凌晨两点半,终于完成负责翻译的译文。
图3 李俊团队译文被央视引用
此外,4月7日,李俊为参加“东盟十国+中日韩三国卫生部长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特别视频会议”的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国际合作司副司长聂建刚等领导提供了同声传译服务,受到领导们的一致好评(图4-5);5月13日,又受邀为王辰、张文宏等专家担任视频会议同传译员,协助传播中国防疫经验,该会议全球点击量超过千万。
图4 李俊(大屏幕中左三)在“东盟十国+中日韩三国卫生部长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特别视频会议”会后与参会领导们合影
图5 李俊在会议现场拍摄的照片
此外,李俊还翻译了中非商会委托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清单》,并带领金琪灵、段骁睿、李重等学生,志愿翻译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相关文件,并为北大六院志愿审校了《新冠病毒肺炎相关精神症状药物治疗指南》英文论文。
我系其他师生也积极参与翻译工作。博士后黄蓉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海潮教授翻译了新冠肺炎相关问题解答,发表在“北大人”海外校友公众号上(图6)。2015级学生汪睿瑞和2017级学生金琪灵,在北京大学-卡塔尔大学战疫翻译小组中负责医学术语定义解释和术语翻译审校,2018级学生张嘉璇协助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翻译《抗疫指南》,2017级的刘润青参与北外高翻学院曲强副教授组织的WHO新冠肺炎病例翻译工作,2016级王楠、谢家玉、王睿、张国婷,15级关超、李明月、马庆华、汤恩泽、殷若宇、赵婧雨、马世泽、刘泽辰等多位同学参加民间志愿组织AN2翻译组及世界卫生组织的翻译工作,翻译疫情相关科研报告、论文、新闻和抗疫经验总结等资料。
在国内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候,2015级的刘泽辰同学正好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他加入当地中国留学生组织,为国内募捐口罩;并加入宣传工作和“nCov疫情地图”等科研项目,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祖国和全球各国抗疫。
图6 博士后黄蓉的译文发表在北京大学海外校友会公众号“北大人”
“能够为战疫情出一份小小的力量我感到非常光荣。医学英语专业的课程学习很有帮助,在医院上课学到的临床知识和思维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我对我们专业的老师非常感激。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升双语的医学文献阅读和翻译水平,希望日后有机会也能多做有益又有意义的事情。”——汪睿瑞
此外,我系教师乔玉玲和李俊与合作单位作者共同撰写论文《多语言风险沟通:我国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实践反思及政策建议》,已投稿《中国医学人文评论》新冠肺炎特刊。这篇文章总结了此次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过程中,中国对外进行多语言风险沟通的具体做法,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风险沟通的指南进行了反思,为未来相关政策的优化完善提供了参考。
这些工作促进了我国防疫经验和卫生治理制度的传播,为中国卫生外交提供了助推力,促进了医学英语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近日,医学英语专业向学校递交了“新世纪”教学改革方案,把医英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为国家的卫生外交战略”培养人才。新的培养目标得到了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今后,医学英语专业将邀请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研究中心为医英专业量身打造用英文授课的卫生国情、卫生研究方法、国际卫生等课程,并邀请国外汉学家为学生讲授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系列课程,让学生做到懂专业、懂国家、懂世界、强交流,提升国家卫生外交战略人才基本素养,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建立和中国卫生外交的成功添砖加瓦。
(医学语言文化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