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我在抗疫心理援助中成长
时间:2020-03-09 07:38:00 来源:
庞芳芳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心理学系2019级博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官锐园
鼠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很快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正式发布新冠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委员会向全体注册心理师发出倡仪书。自此,全国各地心理志愿者开始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心理援助。
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也参与到不同层面的心理援助工作中。最初我参与了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援助热线志愿服务工作。这段时间体会最深的是,当听到电话那端的来电者情绪崩溃的讲述疫情带来的心理创伤时,一方面要接纳、共情对方的情绪感受,一方面又要理性帮助来电者寻找自己的内在或外在资源,而且一般要控制在30分钟之内完成以上工作。这对我这样临床经验还不甚丰富的研究生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不过经过督导和培训,我还是能够很快调整到良好的工作状态。
2020年2月21日组织北大开通了陈仲庚心理热线,除面向全国民众之外,还增设了一条医护人员专线,这条专线由我们医学部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心理系16名师生负责值守。我很高兴成为其中一员,而且还负责组织研究生团队的联络工作。同学们虽然都积极报名参加,但大都没有热线工作的经验,我就把自己在之前热线工作的具体情况介绍给大家,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学习培训经验。这时候,深切感受到实践经验于我们临床心理工作者的重要性。由于要亲身投入热线工作,激发了同学们都高昂的学习热情,很多同学一两天内就自学了十几个专业培训视频,我们还自发组织了学生岗前培训和交流群,大家把能想到的热线常见问题和资料都发在群里,以共享资源。为了提供更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我们也系统接受了系里组织的接线培训和每日例行督导。
在疫情前期,我接到的来电问题主要有3类。第1类是不确定感,不确定疫情发展方向,不确定物资是否充足,不确定周围是否有人感染新冠病毒等。第2类是焦虑/失眠,具体表现有坐卧不宁、心神不安、精神不能集中、无法入睡、早醒等。第3类:疑病/恐惧,对于一部分心理易感性人群,在疫情爆发期,接触到大量的新闻和信息,又缺少相关的医疗常识,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就会过度紧张。
最近,随着疫情发展得到极大控制,人们的安全感有了提升,不确定感也部分下降,此时的来电问题相对来说,则集中在更有现实性基础的心理困扰上,比如说上周接到的一个热线,对方表示目前居家隔离,但工作效率下降,看到别的单位复工,自己也十分渴望回到常规的工作状态,并且跟家人的相处也非常容易发脾气,情绪总是处于紧绷状态,在20多分钟的倾诉之后,来电者情绪明显舒缓了很多,说自己这些天把各种烦恼都憋在心里,跟家人有些话不方便交流,如今终于吐露出来,一下子感觉轻松了,非常感激心理热线的帮助。
在参与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心理援助热线绝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与很多部门团结协作。比如,当接听到独居老年人的现实性求助时,需要联系当地的社工帮忙给予支持;当接听到既往病患的寻医求药疑问时,需要转介到专业的医疗平台;当接听到高危自杀来电时,还需要公安部门及时联系。此外,接线员所使用的平台,是幕后的工作者搭建起来的,还需要专业人员24小时进行辛苦地维护。只有团队中的每一环节都有效运转,我们的热线工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回顾近2个月的抗疫,我国从国家到个人,汇聚起抗疫的磅礴力量,使疫情得以控制。作为一名心理学研究生,我自己也在这场抗疫工作中通过社会大课堂的学习,不断成长,不断历练。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才发现作为临床心理工作者,只懂得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是不够的,我们要了解整个救助系统的运行过程,要具备与不同部门人员的沟通协作能力,还要有处理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这场战役,让我们作为学生迅速成长,也希望有一天我们真正走出校园的时候,能担负起祖国对我们的期待,成为逆行者的接班人。
陈仲庚心理热线电话:010-53466977
选择按键2,即刻进入医护人员专线,每天16:00-22:00
选择按键1,即刻进入全国民众热线,每天13: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