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我院教师率学生参加第三届诠释学专题国际研讨会
时间:2019-05-17 11:34:00 来源:
5月16日讯 5月11日、12日(上周六、日两天),第三届诠释学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成功召开。本届研讨会的主题为“诠释学、话语与实践”。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以及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与全球修辞学会共同主办。曾庆盈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全球修辞学会会长陈汝东致欢迎辞。北大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顾问艾伦·阿姆鲁拉·海马特(Allen Amrollah Hemmat)博士做了大会愿景说明。他指出,本次跨学科会议旨在推动传播学、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物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医学等领域专家之间的对话,冲破学科藩篱,促进学科之间的合作与融合。
接着两位教授分别做了题为《论新时代的国家隐喻》与《与诠释学及话语相关的实践》的主旨演讲。在会议两天的日程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美)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中心与北京和睦家医院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分别做了大会发言。
我院应用语言学系教师邹漫云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在会议上做了题为《中国医患关系的当代媒介话语实践》的学术报告。他们的研究旨在探讨当代中国的大众媒体在构建医患关系中的作用,从传播学的角度为解决医患矛盾探寻新的思路。此次报告主要介绍了团队的三项研究成果,分别由团队成员,生物医学英语专业2015级本科生吴瑕和武一丹,2014级本科生康健与杨健一在大会上做了汇报。
图为我院应用语言学系教师邹漫云带领学生在做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供图
吴瑕、武一丹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18年新浪网医生新闻标题进行了研究。 他们对网络新闻标题中医生的年龄、性别、资历、行医场所、形象内涵等方面进行了编码,发现新闻更多聚焦于男性中青年主任医师,并热衷于体现医生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形象。
图为我院应用语言学系生物医学英语专业2015级学生吴瑕在演讲。 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供图
康健的研究则重点关注人民日报社(2018年)在报道医患关系事件时所采用的新闻框架,探讨人民日报社如何利用融媒体平台传播媒体在医患关系方面的立场。
我院应用语言学系生物医学英语专业2014级学生康健在演讲。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供图
杨健一的研究颇具实践意义,他通过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恶性伤医事件发生之后所采用的危机应对策略,探讨了医院如何使用大众传媒维护医院形象,修复医患关系。
图为我院应用语言学系生物医学英语专业2014级学生杨健一在演讲。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供图
邹漫云副教授在报告最后总结说,媒介话语不仅是大众媒体反映医患关系现实的形式和方式,也是医患双方建构现实医患关系的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在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中国国家话语、中国语言与文化、世界和平进程、中国国际教育,世界汉学、诠释艺术、大众传播与医患关系,医学伦理、人工智能、以及弦理论等前沿问题进行了跨学科的交流与探讨。会议由北京大学的颜海英教授主持闭幕仪式,香港大学宗树人教授致闭幕词。
本次会议兼具古典性、历史性和实践性,各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精彩纷呈,现场交流与反响热烈,前沿学术理论之间不断交锋,碰撞出了学者们的智慧之花。北京大学陈汝东教授认为,“本次盛会具有鲜明的学理性和时代性,涉猎广泛,将会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
武一丹 邹漫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