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第三届北京大学医学博物馆论坛之“医学史分论坛”成功召开


2025524日,第三届北京大学医学博物馆论坛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隆重召开。作为本届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历史文化研究助力医学博物馆发展为主题的分论坛暨第三届“程之范医史论文奖”颁奖会同期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科技楼多功能厅成功举办。

本次医学史分论坛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医学博物馆及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会。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岳、科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科学世界杂志社社长侯俊琳、伍连德权益在华授权维护人黄建堃、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刘文礼出席会议,北京伍连德研究中心研究员师永恒、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孙巧思等做会议报告。现场还有来自复旦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延边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以及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本届分论坛围绕“历史文化助力医学博物馆发展”暨第三届“程之范医史论文奖”颁奖交流会深入展开,与会专家与学生们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6e789abbfeed472893c20eb8ccef9612.jpg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医学博物馆建设联盟学术委员会首席专家甄橙与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助理教授姚靓联合主持。


f2a1d241f154463ba6f6af3562a458a6.jpg


一、开场致辞与主题演讲

论坛伊始,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岳发表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他首先指出中国史官对古代王权的制约与震慑,可谓“王在史之下”。今天的医生就是手术室之王,如何规范医生的专家权力,下恪守法律底线,上追究医术精进与人文关怀,是医学教育之首要任务。医学史教育与博物馆建设都非常重要,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其可以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让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人生观。


6f7afd93fe6e4efdbaaed503bd1c581e.jpg


在主题发言环节,来自医史学界与出版界的专家从不同维度讲述了医学史研究的价值。糖尿病已成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胰岛素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医学博物馆建设联盟学术委员会首席专家甄橙教授作“纪念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60年—《胰岛素的中国故事》”主题演讲。甄橙教授介绍了选题缘起和《胰岛素的中国故事》一书的结构编排,从人类对糖尿病的认识演变、INSULIN 的发现、INSULIN的中文翻译、胰岛素进入中国的路径等历史细节,带领大家展开回忆,并以糖尿病人伊娃与中国的故事,展开疾病面前如何生存的反思。2025年是胰岛素一级结构提出70年,是中国科学家完成人工合成胰岛素的60年,这些伟大的时刻值得人们铭记和追忆。1965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协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实现了中国科学家的伟大创举,为赶超英美做出了科学家的努力。1999年中国第一支国产基因重组胰岛素问世,使李一奎、甘忠如、冷春生,这些不被大众所知的科学家与企业家走进公众视野,显示了中国医药企业的新生力量与发展。这些成果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甄橙教授在总结中提出,“医学史应该做什么”“医学博物馆里有什么”“医学博物馆里讲什么”的问题,并用《胰岛素的中国故事》这本新书,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医学史研究、投身医学博物馆的建设,大家共同努力,使冷门不冷,绝学不绝。


8f620cb59ae24ca99e1ee7ef2ad70afa.jpg


2025年不仅是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60周年,还恰逢中华医学会成立110周年。北京伍连德研究中心师永恒研究员以“纪念中华医学会诞辰110周年—《医者伍连德》”为主题,介绍了伍连德作为中华医学会创建人之一,对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的发展,以及对中国医学史研究作出的重要贡献。北京伍连德研究中心以挖掘、保护、收集、研究,传播伍连德文化遗产为己任,收藏了诸多伍连德博士的著作珍本,汇集伍连德历史照片数千张。师永恒研究员分享了如何通过史料重构伍连德的历史形象,将其从专业记忆转化为全民记忆,并介绍研究团队在国内外搜集史料、设计展览、出版图书的过程,展现了伍连德作为抗疫英雄、医学教育奠基者的立体形象。


0295086a2f6f4263999e9455e132a929.jpg


二、第三届“程之范医史论文奖”颁奖会

程之范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医史学家和医史教育家。2022年在程之范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史料收集与研究中心发起首届“程之范医史论文奖”征文活动,旨在鼓励青年学者投身医学史研究,迄今已连续举办三届征文活动。2024年全国各地近60名学生参与征文,经专家评审,评选出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优秀奖14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孙灵芝副教授获得优秀组织奖。“程之范医史论文奖”自设立以来已成为鼓励更多青年学者投身医学史研究的重要平台。本次颁奖交流活动不仅是对青年学者研究成果的肯定,更体现出医学史教育在新时代下的生机活力。


9a75273f85744105a12f4807dd280f06.jpg

4e593a1f241042c0a0e5f71a2306c6af.jpg

0466cda658a54b2fa5c4e08828f9d2e8.jpg


三、《胰岛素的中国故事》和《医者伍连德》新书发布会

作为医学史传播的重要成果,《胰岛素的中国故事》和《医者伍连德》两部书在分论坛期间举行新书发布会。科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科学世界杂志社社长侯俊琳以糖尿病患者“南京安全区”设立者约翰·拉贝的真实故事为切入点,生动讲述了胰岛素对于糖尿病病人维系生命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在胰岛素尚未普及的年代,糖尿病被视为“无药可治的死亡宣判”,而正是科学的发展让无数患者重获新生。同时,侯俊琳社长进一步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家在物资匮乏、技术封锁的重重困难下,依靠自主研发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伟大壮举。他指出,这不仅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一页,更是中国科研自主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


da1cf5aea0f14058bc0e61bffa699385.jpg

342717cfd5e04925a116602effc1cbe3.jpg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孙巧思作为《胰岛素的中国故事》作者代表分享撰写心得,分享了如何从思考历朝更迭、学术流派、厚积薄发、参证借鉴、探本溯源、审思明辨等方面来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梳理中国古代对消渴病认识,以及在撰写本书过程中感受到医史文献学的重要性。


08c0e0d2734b4f638655b5b94b1c40de.jpg

9da2e4765b7344fba62d5f8c22519baf.jpg


伍连德研究中心黄建堃先生向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和本届论坛赠书,甄橙教授对黄建堃先生表示感谢并颁发赠书感谢状。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王茜雅代表青年学生分享了学习《医者伍连德》的读书心得。


4a034733a91b4073aaee4d2915987370.jpg

66c4fa8c9e554903a5f8909616389f65.jpg


四、《退烧简史》和《中外科技史》新书推广会

《退烧简史》是由甄橙教授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也是甄橙教授带领下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甄橙教授指出,撰写《退烧简史》旨在回顾人类历史上对于发热的认识,最终目的是通过重现发热与退热的历史进程,思考人类与疾病的关系,使人类能够从容面对疾病。《退烧简史》这本书围绕“发烧”这一疾病现象,多维度追溯历史,涵盖中西医学交汇、传染病流行、退烧药物研发等内容。该书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并获得“《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以及浙江省第六届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多个奖项。


ee99170ecb634fb7aaba47c7f4ef2b73.jpg


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通识教育担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中外科技史》作者代表刘文礼教授指出,中外科技史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科技发展的历史,有助于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深厚人文、豁达心态、广阔视野、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


8093cf926e214160a90823ace4d9c15c.jpg


来自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陈秋岑和博士研究生李泉秀,分别代表青年学生分享学习《退烧简史》和《中外科技史》的读书心得,引发现场共鸣。


4ae6b2cff1214069a73c4a7c882fda77.jpg

9d17124c62ef447bb47fc1c00aa85fc7.jpg


随后的抽奖赠书环节,将会场气氛推向高潮。科学出版社人文分社副编审任俊红、浙江教育出版社学术出版分社编辑部主任吴颖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刘文礼、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医学史教研室主任田艳霞分别进行了现场抽奖,并为幸运读者赠送图书。会场气氛非常活跃,吸引了与会者的积极参与,体现了浓厚的互动氛围和学术人文情怀。


五、第三届“程之范医史论文奖”作品分享会暨第四届“程之范医史论文奖”征文启动会

第三届“程之范医史论文奖”获奖作品分享会在姚靓助理教授主持下,获奖学生依次进行论文分享,并接受专家现场点评。一等奖获奖者李星宇报告《从朝鲜王朝医科考试用书看朝鲜对中国艺术的接受》,二等奖获奖代表胡兆轩报告《从哈尔滨到雅加达:日本破伤风疫苗的开发与人体实验》,三等奖获奖者代表张馨月报告《身体为博物之本:《博物知本》及其身体博物学意涵》、任梓麟汇报《《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中的人部药物及明代人部药盛行原因初探》。

4bf9c5a24c404634a99e1325f7e3a0e3.jpg

92bcaef5843c48f98841683c1cc7a986.jpg

b46fdfa1f8f24605b92acacae5ab8c01.jpg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姚靓老师和杨舒娅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灵芝老师分别对获奖学生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鼓励青年学者继续深耕医史研究。

b7d87946c6e54ca79d5ed91060a82c6a.jpg

f578ae45f7824d8f8a85087b31b7dde7.jpg

69645e3e5ad1491abebcd138e6534bea.jpg


本届医学史分论坛的成功举办,展现了医学史在现代教育、科学传播与文化传承中的深远价值,激发了青年学者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也为推动医学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第三届“程之范医史论文奖”圆满落幕,第四届“程之范医史论文奖”征文活动也正式开启 。期待更多青年学者投身医学史研究,共同绘制医学与人文交融的时代新图景。


赵晓雪 王茜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