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甄橙教授国家社科基金专项冷门绝学团队 2025年度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时间:2025-09-02 04:03:37 来源:
甄橙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专项“中国医学史视域下医药文化遗产资料挖掘整理研究”2025年工作会议在河南郑州顺利举行。7月20日上午团队成员首先进行自查和内部交流,下午由评审专家对课题进行点评和指导。
项目组主要成员与评审专家合影
甄橙教授作为项目首席专家,代表团队做课题总报告。甄橙教授从系统揭示中国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积极探索遗产资料的抢救性保护方式、深入挖掘其当代传承价值等方面阐释了本课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本课题以中国传统医药、少数民族医药、红色医药与现代医药四大板块的文化遗产资料挖掘与整理为主要对象,致力于系统梳理我国医药文化遗产的资源构成、历史脉络与形态特征,并重点探索其保护、传承与传播的创新路径。本课题自2022年立项以来,课题组融汇文献研究、物质文化研究、口述史研究与数字孪生技术等方法,通过文献考辨、田野采集与数据库建设开展系统性实证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医药文化遗产体系,为推动医药文化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做出扎实贡献。
子课题1《中国医学史视域下传统医药文化遗产资料挖掘整理研究》负责人郑蓉研究员带领课题组成员,聚焦于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理论与方法论创新,以全国范围的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系统性梳理为基础,致力于构建传统医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范式。课题研究重点围绕五大板块开展:传统医药非遗概念体系与保护路径研究、非遗项目与传承人多维度分析、古籍文献抢救性整理与研究、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与热点演进研究,以及中医药非遗保护政策与发展战略建议。在方法论上,课题组创新运用文献计量学、数据科学与文化遗产理论,通过大规模数据采集、软件分析和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已完成30个省级行政区非遗数据收集与分析,建成传统医药非遗项目与传承人数据库,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完成《精选中医药善本古籍100种书目提要》整理和《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与建议》撰写,相关成果已于学术交流、政策咨询和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广泛应用。目前,子课题1已超额完成论文发表数量预期,但在资料汇编形式优化、高水平期刊论文发表、经费使用效率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子课题2《以藏医药为例的少数民族医药文化遗产资料挖掘整理研究》负责人华欠桑多教授就深化少数民族医药文化保护与研究、挖掘藏医药学术与历史价值、探索民族医药当代发展路径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子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标。课题着眼于弥补现有研究对少数民族医药关注不足的短板,致力于呈现藏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理论建构、临床实践与文化内涵。目前子课题重点开展了:民族医药文化遗产资料整合研究、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历代藏医药教育机构历史梳理、代表性医家人物的学术贡献研究,以及藏医药古籍文献的断代与分类研究。课题着眼于学术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结合,力图在文献抢救、数据库建设、学科体系构建和政策建议等方面形成多项标志性成果,为民族医药传承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支撑。子课题2已发表论文7篇,完成多项文献整理与名录编纂基础工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不足、专项经费与专业技术支持力度有限,急需经费补充支持。
子课题3《以福建省为例的红色医药文化遗产资料挖掘整理研究》课题负责人黄颖副教授委托洪诗怡现场汇报。课题组围绕红色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挖掘、弘扬革命医学精神、探索红色资源当代转化路径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标。课题着眼于弥补当前对革命时期医药文化遗产系统性研究不足的现状,致力于呈现红色医药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医疗卫生史上的重要贡献与当代价值。通过档案查阅、实地调研、口述访谈等途径系统推进研究。目前已赴龙岩、三明、宁德、南平等地多处红色医药旧址开展实地调查,完成《中央苏区(闽西)医药卫生影像史料》画册出版、蛟洋红军医院展陈设计与相关论文发表,初步建成一批实践教育基地与资料汇编成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有待加强、省域范围内资料收集全面性仍需提升等,加快实地调查与理论总结,加快资料汇编与研究撰写进度,增强红色医药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与社会服务功能。
子课题4《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现代医药文化遗产资料收集与整理研究》课题负责人谷晓阳副教授从拓展中国医学史研究维度、完善现代医药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促进医学博物馆建设、深化对中国特色医学发展道路的认识等方面阐释了课题的研究意义。子课题以北京地区现代医药文化遗产的调查、收集与整理为主要对象,系统研究现代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医学思想的传承演变,以及当代医学发展等重点问题。在学术研究与成果转化方面,课题组目前已完成著作《退烧简史》《胰岛素的中国故事》,超额完成论文发表;子课题组已成功举办三届"程之范医史论文奖"征文比赛,计划开展中国现代医药古建筑主题讨论会,组织系列讲座和专题展览,并计划完成相关专题数据库建设,推进《中国现代医药博物馆策划方案》的深入研讨与实施,力争在学术体系创新、文化遗产保护、社会服务应用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子课题汇报结束后由评审专家依次点评。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了冷门绝学团队的整体工作成果和学术价值,并围绕各子课题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
斯拉甫·艾白教授指出对少数民族医药文化遗产开展系统性资料收集具有开创意义,契合国家文化自信战略导向,项目设计出色,工作认真,成果丰富。同时建议:在后续研究中,应明确标注项目资助信息,积极申报相关奖项;注意保持论文、研究报告与项目题目的一致性,若研究对象聚焦于藏医药,建议突出藏医药的独特性,以期产出更高质量的成果。
田温敬教授强调,在开展非遗项目与传承人资料汇编过程中,应力求信息的全面性与准确性,确保传承人信息完整收录。需特别注意非遗定义的规范性,所有入选项目应符合“百年以上传承历史”的要求。此外,应加强经费使用的合规管理,保障论文发表等必要支出,同时注意负责人发表成果在总体产出中的占比,并保持论文题目与项目主题的一致性。
徐江雁教授针对红色医药文化遗产资料挖掘整理研究,建议课题组应高度重视政策建议的可行性与应用转化,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采纳,为后续报奖工作奠定基础。红色医药文化资源的挖掘与阐释需进一步深化。同时,需注意经费的合理分配与规范使用,研究生培养及论文选题应紧密围绕课题内容展开。
刘继刚教授指出,当前子课题普遍面临经费紧张问题,可依据现有成果争取额外支持。研究应坚持目标导向,根据实际能力调整预期成果数量,更加注重最终研究报告与专著的扎实性与完整性。中期成果丰硕,总体进展良好,加快子课题研究报告研究撰写,为总报告提供学术支持。
梁峻研究员对整个团队给与高度评价,认为团队成员都在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开展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利用有限的经费超额完成了各项工作。针对《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行史料整理研究》课题组,已开展了罪证陈列馆建设、文物保护、细菌战及人体试验问题研究,并对相关文献资源进行梳理与评价,研究成果已在《北方文物》《中华医史杂志》《中国医学伦理学》等专业期刊发表,为揭露日寇医学暴行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建议对731部队罪行史料搜集与辨析,同时加强对他人研究成果及时收集,引用权威历史资料与影像资料,深化相关研究,建议从医药文化遗产的总体框架出发,明确该部分与研究主题的逻辑关联,考虑调整研究方向,将此部分研究单独列出。
本次冷门绝学团队项目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肯定,从课题设计、工作态度、实施进展、成果产出、研究目标等方面,都显示出团队的整体能力和研究水平,在后续研究中应突出重点,把握各类特色中医药文化遗产之间的联系与共性,精选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深度挖掘,力争在医药文化学术研究、谱系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陈秋岑、孙家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