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医学人文教育的开创者——纪念彭瑞骢教授百年诞辰主题座谈会召开

 

  2023年是原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医学教育家、医学哲学与医学伦理学家、公共卫生学家彭瑞骢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总结彭瑞骢先生在医学人文学科建设及公共卫生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更好地传承其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弘扬其治学精神和师者风范,进一步推动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2023年9月16日上午,“医学人文教育的开创者——彭瑞骢”主题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逸夫楼209报告厅举行。

 

纪念彭瑞骢先生百年诞辰主题座谈会现场

 

  本次座谈会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原主任韩启德;《医学与哲学》杂志名誉主编杜治政、常务主编赵明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孝廷、秘书长赵月刚;医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徐善东、副主任肖渊;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社长王凤廷;彭瑞骢先生家属及其生前同事、老专家、老朋友、学界同仁等校内外师生代表80余人参与现场讨论。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郭莉萍、党委书记王玥主持座谈会。

  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徐善东在致辞中表示,北医110余年的发展历程,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涌现出过很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坚守医者仁心、治病救人的“大师”、卫生防疫战线上国士无双的“大家”......彭瑞骢先生对北医的建设和发展、对北医精神底蕴的养成有非常深厚和深沉的影响,其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的赤诚情怀,躬耕教坛、哺育良才的无私奉献,严谨治学、卫戍健康的担当作为,低调平易,厚道温和的楷模风采,为北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树立了光辉榜样。”

 

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徐善东致辞

 

高瞻远瞩,引领医学哲学发展

  彭瑞骢先生曾于1981年在北医1955届同学会时题词:“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他那种高瞻、务实、宽容和平易的高尚人格和风范,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医学与哲学》名誉主编、大连医科大学教授杜治政在座谈会上介绍了与彭瑞骢先生的相识经过:“20世纪70年代,我曾组织部分医务人员就如何开展自然辩证法学习举办座谈会,并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信》全文发表了这次会议的纪要。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筹委会于1979年为筹备医学辩证法讲习会举行会议并通知我参加,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我结识了彭瑞骢教授。他代表会议领导小组所做的大会总结,除对有关我国医学的经验和中西医结合讨论做出全面的总结外,还对如何搞好自然辩证法教学、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学术交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学风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会议期间,就创办医学哲学方面的杂志做了专门的讨论,最终推举彭瑞骢教授担任杂志的主编,邱仁宗和我任副主编。广州讲习会开启了我国医学哲学事业的航程,也开启了彭瑞骢教授与我长达38年的密切交往。”

 

《医学与哲学》名誉主编杜治政致辞

 

  “彭瑞骢教授对《医学与哲学》杂志一直是精心栽培,细心呵护,为杂志的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杂志于1980年正式创刊至今,主题围绕临床思维、医学发展模式、医学目的、医疗与市场、医学整合,以及不久前关于医学边界问题的讨论,这些都是秉承彭瑞骢教授的思想。”《医学与哲学》杂志常务主编、大连医科大学教授赵明杰提到,《医学与哲学》创刊30周年拟举办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彭瑞骢先生对此十分赞同和支持,回信详细介绍他于1988年参加由日本庆应大学在东京举办的医学总会的感想,提出对这次会议主题的意见。“我们在北京连续召开了三次准备会,最后确定这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医学整合’并认真筹划。虽然这时彭瑞骢教授已是86岁的高龄,但仍坚持参加每一次会议。我到他家中采访时候全面听取了他对医学整合的见解。这次谈话,根据录音整理并经其本人审阅,以‘医学的可持续发展与整合、公平’为题,作为首篇论文收录于此次会议论文集中,并发表于《医学与哲学》2009年第2期。”

 

《医学与哲学》杂志常务主编赵明杰介绍彭瑞骢与《医学与哲学》杂志

 

  此外,彭瑞骢先生是我国医学辩证法学科的开创者之一,曾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主编《医学辩证法》教材。彭瑞骢先生1956年曾参与自然辨证法研究规划的制定,之后一直致力于自然辨证法在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20世纪70年代末,为倡导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医学科学的发展,彭瑞骢先生在北医政治理论教研室建立自然辩证法教学组,并亲自给研究生授课。1979年6月,吸收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第一线工作的几十位专家教授和哲学工作者,成立全校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组,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医学的发展规律和医学工作者的理论思维,推动了北医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应用于实践。

  “彭先生作为我们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前辈领导人,捍卫科学尊严,发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推动了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一生刚好与中国科学探索历程大体上是一致的,他探索的一生就是我们中国医学哲学,特别是当代医学辩证法所走过的历程的缩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孝廷表示,“彭瑞骢先生是医学与哲学的结合者,是医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者,是医学与国运的结合者,有很多思想和智慧值得我们认真去挖掘,提炼总结,以利于后学,进一步开拓进取。医学的核心是爱,在世界现代化和文明转型的新时期,我们应在医学哲学研究基础上,研究医学文化和医学精神,关注医学文明,为未来的中国开拓一个健康、文明、舒缓、美好、理想、幸福的社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孝廷致辞

 

  

求真务实,关注公共卫生建设

  彭瑞骢先生教育思想先进,熟悉医学教育规律,注重学科建设,在公共卫生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20世纪60年代, 彭瑞骢先生在北医就组织讨论过“预防为主的哲学思想”问题。他始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长期关注临床与预防之间的关系、医疗卫生改革等问题,积极参与“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等活动。彭瑞骢先生家属代表、女儿彭嵋指出:“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不断发展,我父亲在卫生事业管理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卫生事业管理是一门科学,有理论,有方法,需要多学科合作,要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考察其效率和公平,并关注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问题。为此,我父亲还专门组织编写了《中国卫生事业管理学》一书,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家属代表彭嵋致辞

 

  “彭书记给我影响最深的就是北医的教学要坚持引领,科研要坚持学科建设优先,社会服务要坚持为公众健康,这也是他非常重要的高校办学基本思想。”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立明认为彭瑞骢先生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上的贡献在于具有重要的前瞻性思维,能够接受国际学界的新观点、新理论来推动和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从而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先驱和原动力。

  李立明认为,彭瑞骢先生和北大倡导的家国情怀,不能只停留在理念上,更要落实在实践中。彭瑞骢先生引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推动医学教育对健康影响因素的全面认识,为中国公共卫生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自此,公共卫生开始关注公众健康的政策支持环境、国民健康行为的养成、卫生经济对卫生事业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在科研上,彭瑞骢先生重点关注人口学研究,鼓励全面理解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仅要关心人口数量,更要关心人口质量,开展中国人口素质研究、少数民族人口质量研究、老年生活质量研究等。重视人才培养,推动老年保健流行病学和人口统计学学科建设。在社会服务上,在彭瑞骢先生的支持下,20世纪80年代初派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曹家琪等人出国学临床流行病学,而北医在改革开放后率先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此外,在彭书记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北医在全国率先成立母婴保健中心;建立健康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提高国民健康素养;并坚持从美国引进两个公共卫生概念,即:现场流行病培训项目(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FETP)和现场管理培训项目(Field 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FMTP)。“他的超前意识成为我校公共卫生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彭瑞骢书记就是我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引路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立明发言

 

  原北京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质补充道:“老彭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过马列主义理论和哲学,擅长从哲学的角度考虑医疗方面的种种问题。他大力支持国际合作与科技攻关,开展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科研合作项目,1993至1996年,中美科学家和卫生部在河北、山西、江苏和浙江四省30个市、县等,建立了覆盖2000多万人口的现场研究基地,开始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医学科学研究。通过1.2万名基层卫生人员的共同努力,长达3年的追踪,监测25万例新婚夫妇及其妊娠结局,在项目县市投放斯利安片计1700多万进行样本研究,研究证实了0.4毫克标准叶酸剂量可有效预防神经管畸形等出生缺陷的发生,开展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有效守护母婴健康。”

原北京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质发言

  

探索创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据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郭莉萍介绍,1985年,北医成立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教学部,彭瑞骢先生任首任主任,下设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医学心理学、医学史等教研室,目的是加强医学人文相关的教育与研究工作,2018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学院致力于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促进跨学科的交流、教学与研究,推动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建设与发展。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郭莉萍主持座谈会致辞环节

 

  “彭瑞骢书记十分关心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和医学心理的发展,”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心理学系教授胡佩诚表示,“《中国心理杂志》于1987年开办,是国家级核心期刊,是我国第一本跨学科的双核心期刊,涉及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彭书记是该杂志的第一任主编,定期参加终审会议,为杂志和学科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在彭书记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团结协作和坚定的信念,将中国性学会打造成了一座全新的性学知识研究平台。”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心理学系教授胡佩诚发言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大庆介绍其在编写《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彭瑞骢访谈录》时,彭瑞骢先生曾提出,对卫生事业来说,改革的动力一方面来自经济体制的改革,另一方面是疾病模式的改变,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从传染病、急性病转变成为慢性病,而急性病各方面的处理与慢性病都不一样。过去医学是以防治疾病为对象,今后要以保持健康为主要目标。正是由于出现了这两个转型,卫生体制就要跟着变,必须与之相适应,这为研究卫生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总体思路。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大庆发言

 

  “我用‘如沐春风’和‘上善若水’来回忆彭书记对我个人和对我工作的支持。1995年来校后彭书记便关心我的生活是否适应,这让我一开始便感受到北医这个大家庭春天般的温暖。彭书记从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就开始切实地推进科研伦理研究,在他的大力支持下,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科研合作项目在我国得以开展。也是以此为契机,北医成立国内首家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IRB),彭书记一直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伦理与法律学系教授丛亚丽回忆了彭瑞骢先生在医学伦理学领域的交往,“此委员会由7人组成,涵盖了预防医学、统计学、药理学、法学和伦理学等学科背景,另外还有一个社区代表参加审查工作。彭书记允许我跟着李本富老师去旁听每月一次的审查会议,这对我2010年接手学校伦理委员会工作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关于组建新的委员会和如何工作,前后和彭书记请教多次。彭书记既注重与国际接轨,又智慧地建议我把握好平衡。”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伦理与法律学系教授丛亚丽发言

 

 

薪火相传,弘扬北医厚道文化

    文脉相续,薪火相传。2012年《彭瑞骢回忆录》及《彭瑞骢文集》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详细介绍了彭瑞骢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学术研究及高校管理思想。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社长王凤廷表示,值彭瑞骢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史与医学哲学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还专门成立《彭瑞骢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编委会,面向彭瑞骢生前同事、学界同仁及其亲属开展专家访谈,前后历时7个月,最终共收录41篇文章,深度讲述其成长历程、革命事迹、工作经历、学术成就、医学思想及人格魅力,该文集的出版,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其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弘扬其治学精神和师者风范,推动医学教育及人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社长王凤廷致辞

 

  “彭书记坚持终身学习,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爱生如子。在采访95岁高龄的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家魏承毓教授时,他特别提到彭书记常讲‘管学生要管一辈子,而不只是一阵子’,我对此深有触动。且彭书记在北医一辈子,从没占学校一分便宜,也没使用过任何特权,连使用寄件信封都是公私分明。”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博士研究生刘启满分享了自己在“彭瑞骢先生与我”系列访谈中的心得,他表示青年学人应以前辈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他勤勉认真、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为医学人文事业而努力奋斗。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启满发言

 

  “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玥说,“彭瑞骢先生是敬爱的师长、尊敬的老书记,是我们心中的一面旗帜,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医人。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期待在各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为培养具有博学而厚道的医学人才,为推动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推进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玥主持座谈会代表发言环节

 

  “北医是个家,北医人厚道。2012年北医百年校庆时,我回顾了北医的建设发展过程,指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是贯穿北医百年历史的一条主线,将北医人具有独特而富有魅力精神传统和品格总结为‘厚道’二字。而彭瑞骢书记作为北医的领路人,是北医厚道文化的代表,是北医人的榜样,对树立北医厚道文化起到了关键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座谈会最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原主任韩启德以《彭瑞骢与北医厚道文化》为题,结合个人及身边师友经历,讲述彭瑞骢始终实事求是,严谨朴素,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始终尊才尚能,包容豁达,重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始终身体力行,与时俱进,追求学术创新,支持多学科发展。“彭书记为我们留下了北医的文化、北医的精神。”韩启德勉励广大北医人应永远铭记彭瑞骢,继承优良传统,做厚道北医人,弘扬厚道文化,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像彭瑞骢那样做人做事,为北医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原主任韩启德发言

 

  

  文字:姜海婷      

  摄影:张亮、姜海婷

  审校:唐文佩      

 

附:彭瑞骢简介

  彭瑞骢(1923.08.04—2015.01.07),男,汉族,江苏吴县人,中共党员,医学教育家、医学哲学与医学伦理学家、公共卫生学家。1940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历任北医党总支书记、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等职,曾任七届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共十二大代表、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委员会顾问、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副会长、国际农业医学与农村卫生学会理事、《医学与哲学》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主编。在国内率先组织有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讨论。参与卫生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曾8次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技术顾问,参与全球卫生发展、医学教育的讨论。主编有《医学辩证法》《中国卫生事业管理学》《临床思维及例证》等。2013年获北京大学蔡元培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