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文明互鉴传薪火,对话交流促发展”:医学人文学院赴新加坡开展暑期学术文化交流
时间:2024-08-29 02:24:00 来源:
为响应学校“学科质量年”的工作部署,深化“医学+X”学科交叉建设,以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北大医学人文学科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组织暑期实践团于7月29日至8月6日赴新加坡开展以“文明互鉴传薪火,对话交流促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学术文化交流暨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由医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于新亮,医学语言文化系副主任李芳带队,成员包括医学英语专业2020级到2023级共16名本科生代表。
自今年5月团队初步组建以来,医学人文学院赴新加坡实践团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医学部教育处、国合处、以及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医学语言文化系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了多次工作会,围绕交流内容、行程安排、外方联络、学生选拔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工作部署。实践团人员确定后,先后组织了两次行前培训会,其中特别邀请到医学部国合处白婧老师为学生讲解出访安全与注意事项,为实践团的安全出行提供专业指导。在带队老师的支持下,实践团成员紧密协作,完成了行程规划、实践手册编写和物资采买等工作。
到达新加坡后,师生一行受到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有关部门领导和老师的热情接待,并在当地学生代表和医学人文学院校友的陪同下,开展了包括学术研讨交流、特色文明展览参访、风俗文化体验等活动,拓宽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深化了两地青年间的深厚友谊,启发学生在医学背景下对语言及话语进行创新研究,同时深入理解亚洲多彩文明的互鉴交融共赢,圆满完成了实践任务。
开展学术交流,促进思想碰撞
志愿服务与参会学习并行,学术实践与国际交流共进。第七届汉语语言与话语国际研讨会于7月31日至8月2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办。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Luke Kang-Kwong教授和 Lim Ni Eng 副教授对实践团进行了热情周到的接待。暑期实践团的16名同学以会议志愿者身份与会,积极投入会务服务工作。30日,同学们接受来自南洋理工大学研讨会工作组的系统培训,明确任务职责,熟悉工作内容,并在工作组人员的陪同下参观校园,熟悉校园环境,感受校园文化。
研讨会期间,医学语言文化系副主任李芳副教授作为参会嘉宾,在会议分论坛上发表题为“‘The Three-step Perspective Display Device’: Initiating End-of-life Talk at the Clinic of Pain Management”的学术报告,分享国内医患会话分析的研究成果。会议现场气氛活跃,与会师生积极交流讨论,就相关主题分享研究心得,引发热烈反响。实践团同学则以严谨、务实、高效的态度努力为各会场进行学术报告的专家学者做好服务保障,面对各类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得到了与会嘉宾及会议主办方的一致好评。服务之余,同学们积极到各论坛会场旁听学习,了解汉语话语研究的国际前沿视角,在学术盛宴中充实自我,对学科交叉研究如何落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实地对话交流,规划未来发展。8月5日,实践团一行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参观访问。在医学部国际合作处的前期帮助下,国立大学医学院为本次访问进行了精心安排,包括教师座谈会议和学生参观交流。当天上午,两校老师在国立大学医学院召开座谈会,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助理校长Heng Chew Kiat 教授、国际关系部主任 Koh Dow Rhoon教授、研究生部负责人Geetha Warrier女士,医学人文学院副书记于新亮、医学语言文化系副主任李芳参加座谈,双方分别介绍了各学院的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情况,随后围绕医学英语专业“4+1”项目的合作展开了深入探讨。同时,在国立大学医学院国际关系部James老师和学生志愿者的陪同下,实践团同学进行了校园参观和交流。同学们聆听了新加坡国立大学负责老师对学校历史、发展历程及专业设置的相关介绍,并就自己感兴趣的相关方面与老师积极互动。学生志愿者也就课业安排、学术规划、校园生活等内容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本次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以高校间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从学生视角出发,积极与新加坡高校学生展开讨论,展望个人学术生涯规划,也为高校育人体系发展建言献策,收获颇丰。
探寻文明发展,实现交融互鉴
寻访中华文脉,深耕文明互鉴。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访问新加坡时,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场演讲中指出:“中国和东南亚山水相连,血脉相通,有文字可考的交往史长达2000多年。中华文明和东南亚文明千年互鉴共生。”新加坡文化融合多样文明,中华文明在当地也呈现出别样的形态。为深入了解和梳理文明融合共生的发展脉络,理解“和而不同,敦亲睦邻”的文化内涵,实践团一行赴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参观“何为华人”展览,并在“牛车水”新加坡唐人街体验当地华人文化风情,亲身感受中新两国源远流长的友好传统,体悟华人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融互补,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发挥青年力量,助力修睦合作薪火相传。
此外,实践团还赴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进行了参观学习。作为一座综合展示亚洲文化和文明的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来自中国、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大量珍贵文物。同学们走进博物馆,在一楼“贸易交流和海上丝路”主题展厅内,首先看到唐代“黑石号”沉船出水的大量中国文物,以及明清时期中国景德镇、漳州、广州等地烧造的精美外销瓷器。此外展厅还展有来自中国的青铜器、手工雕刻宝塔模型、字画、家具等,使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对于多彩亚洲文明的重要贡献。展厅内来自其他亚洲各国的民族文物同样吸引了同学们驻足仔细鉴赏,也让大家认识到亚洲文明的丰富多彩和密切联系,同时认识到应肩负起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积极参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伟大实践。
校友交流分享,榜样引领前行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期间,新加坡国立大学音乐系研究助理、2016级医学英语专业校友陈奕帆受邀与实践团队同学进行了座谈交流。陈奕帆学长分享了自己五年本科学习、赴美国留学,以及来新加坡国立大学音乐系从事音乐与健康研究的的学习工作经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内容。音乐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Kat Agres助理教授也与师生们亲切会面,并介绍了艺术与健康跨学科视域下的医学人文研究。大家认真聆听,深入了解到医学人文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拓展了知识视野。
此外,正在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2015级医英 校友殷若宇学姐也与实践团同学进行了亲切交流。两位学长学姐都结合自己的个人学习成长经历及感悟思考,为同学们如何做好生涯规划,正确选择今后的职业方向提出了意见建议。校友成长故事中的相似环境引发了同学们的共鸣,榜样引领的力量激发了同学们砥砺前行的动力,坚定了大家积极探索,追求卓越的信心。
胸怀世界,展望未来。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本次国际学术文化交流实践圆满落下帷幕。这是医学人文学院近年来第一次开展有组织的学生国际交流,是深化学院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一次创新举措。实践团成员走进真实学术场景,开拓国际学术视野,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对话优秀朋辈青年,交流文化特色体验,共建亚洲美好家园。通过本次实践,学院深化了与国际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共识,为全面推动学院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顺应学校“学科质量年”的工作主题,深受激励启发的“星星之火”必将汇聚起来,以切实行动助力医学人文学科高质量发展,汇聚青春共识,谱写奋斗新篇。
实践团成员感悟摘录
董睿晴:“在南洋理工大学一座木质结构的建筑中,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就汉语言文化的学术与实践展开的观点碰撞,时至今日仍然让我受益良多。如果为这场人文之旅选择三个关键词,我想贯穿这段社会实践的主题必定是文学、文化与文明”。
康佳立:“在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那份执着与专注,这些宝贵经验将成为我未来学术生涯中的重要财富”。
李姝贤:“在国际汉语语言和会话研讨会上,我不仅学习到了最新的语言学研究成果,还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交流,开阔了国际视野。作为志愿者,我深刻感受到协作与沟通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跨文化的环境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这种经历让我对未来在国际化背景下开展研究和工作充满了期待”。
顾浩琳:“走在街头,我被这里的多元文化所吸引,无论是马来语的悠扬,还是英语的流畅,或是华语的亲切,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马赛尔:“在启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么多精彩的回忆,也没有想过这次实践活动将会对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亚洲文明博物馆和滨海湾花园的参观,让我感受到了历史与现代美学在同一个城市的完美融合”。
崔诗函:“这次经历中我学会了如何在紧张的环境下保持冷静,如何有效地沟通与分工,以及如何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迅速应对。这些宝贵的经验不仅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也增强了我的责任感与团队合作意识”。
撰稿者:新加坡交流社会实践团,医学语言文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