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北大医学人文学术成果掠影第20期】A Comparative History of Painless Childbirth in China: From Psychoprophylactic Method to the Lamaze Method

文章简介

2025年8月6日,国际著名医学史季刊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Allied Sciences 在线预发表我院医学史与医学哲学系副教授苏静静(通讯作者)和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研究生靳亚男(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jhmas/jraf015

该研究从全球史视域出发,结合国际和国内的政治和社会文化语境,探讨了本质上相同的“苏联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Psychoprophylactic Method, PPM)和“美国拉玛泽分娩法”在中国呈现出的不同传播进路和结局,揭示了二者如何在不同社会政治背景下,服务于分娩医疗化和去医疗化截然相反的目标。审稿人对该文做出高度评价,指出“This is a well-written essay about an important topic”,认为作者“demonstrates the global history of painless (and drugless) childbirth with a focus on its reception in China”,对理解医疗技术的文化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全文共12000余个单词,除引言与结语外,正文共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PPM的全球发展轨迹,分析了其从苏联起源、经法国医生拉玛泽改良传播至美国,并在冷战语境下去苏联化为“拉玛泽分娩法”的历史过程;第二部分论述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PPM在中国的兴起与衰落,考察了“学习苏联”背景下PPM的国家推广、本土化实践以及与针灸热潮的结合;第三部分考察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拉玛泽分娩法重新进入中国后的冷遇,剖析了市场化医改背景下该方法面临的成本效益困境以及医疗化进程对其边缘化的影响。

该研究属于医学技术史、全球健康史、当代中国史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成果,为理解医学技术全球本土化中的话语和观念的流动、交换和建构提供了典型案例。研究挑战了医疗技术传播的传统叙述,证明医疗技术的全球传播并非线性扩散过程,而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复杂协商的结果,特别揭示了在分娩这一既私密又具政治色彩的领域中,医疗化和去医疗化过程如何反映更广泛的社会变革和权力动态的转变。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Allied Sciences 创刊于1946年,是国际公认的医学史领域顶级学术期刊。该刊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被A&HCI、SSCI、SCIE等数据库收录,主要刊登医学史各个方面的最新原创研究,聚焦医疗实践者的教学与实践及其社会接受与诠释。


f9e1a1ae35424146a9d81192c35ece7d.jpg

88dd62489fa549278b614b2ac16bafde.jpg

作者简介

靳亚男,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专业2025届博士,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生,研究方向为医学史、儿童传染病史,在《中国科技史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苏静静,北京大学医学史与医学哲学系副教授,美国哈佛大学、瑞士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高等学院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全球健康史、医学社会文化史。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新华文摘》《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 Monde(s) Histoire, Espaces, Relations, 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