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活动

【学党史必修课之十三】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和地方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迅速稳定了局势,制止了内乱造成的严重局面,恢复了党和国家的正常秩序,开始了摆脱困境重新奋起的新征程。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正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内外发展大势都要求党和国家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上做出正确的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彻底纠正党内外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澄清党内外思想上的混乱。这就要求必须要弄清楚究竟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毛泽东的指示,弄清楚判定历史是非的标准到底是什么。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旗帜鲜明地指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不是一堆僵硬的教条。这篇文章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彻底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再次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1979年起,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对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这时起,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全面展开,我国的改革开放揭开了序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征程。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这一制度迅速得到推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逐步开展起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不断的试点和探索中,我国的商业流通体制改革、所有制结构的局部改革触及到城市经济体制的弊端。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继续改革。

 

   随着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也开始有重大突破。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把经济尽快搞上去”。成效很快凸显,1980年两省的出口就大幅增长,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198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成立“经济特区”。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在一系列决策的推动下,经济特区建设稳步发展,成为国内外关注改革开放的窗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三年多时间里,拨乱反正全面展开,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效,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党和国家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

    

   学工部:陈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