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活动

【学党史必修课之十一】中共八大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956年,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都有了明显的好转。不仅朝鲜战争已经结束,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即将顺利收尾。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中国建设取得巨大的进步和伟大的成绩。与此同时,国际国内也出现了一些隐忧,一方面“斯大林模式”被批判带来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思想震动,另一方面中国的实际国情不允许照抄苏联发展经验,亟需探索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方式。在此情形下,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毛泽东居安思危,集中了一些有待解决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代表大会——中共八大。

    

   在中共八大召开前夕,毛主席率先完成了一篇全面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文章《论十大关系》,对当时社会各类矛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基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理念,毛泽东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连续听取了国务院34个部门及各地方党委、政府及工厂的汇报,然后在大量的材料中抽丝剥茧地整理出了当时新中国必须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概括为十条: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其中,经济与政治问题大约各占五条,重点强调了经济建设与均衡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的同时,也着重指出了政治建设中的潜在问题以及分清敌我、团结一致的重要性。这篇文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方向,把目标确定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为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做了重要的理论储备。在随后9月份召开的中共八大上,毛主席致开幕词,提出大会的任务是“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随后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报告。大会肯定了中共七大以来的正确路线,庄严地宣布“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发展目标。

    

   中共八大在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提出了基于新中国的实际国情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案,即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各类相关问题。这次会议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探索,正如二十六年之后邓小平所指出的,“(中共八大)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式,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供稿:医学人文学院  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