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抗疫精神感天动地

  今天,怀着虔敬的心情收看了“抗疫英雄表彰大会”直播,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疫精神的重要讲话,也见证了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2000余位抗疫英雄得到国家勋章和奖励,分享他们的喜悦,这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对医护人员最大规模的一次群体奖励。场面恢弘,感天动地。不仅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国家意志,弘扬了“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也光大了“尊医重卫”的社会风尚。

  今天抗疫精神成为社会的最强音,诚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牵动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心扉,波及每一个社会细胞,大到国家层面的组织动员,小到个体层面的应对,无论宏观、中观、微观,都凸显出人道的力量,人性的光辉。

  抗疫精神的核心是纯粹与利他。抗疫精神中,凸显医护人员闪光的利他品质(天使,战士,美丽的逆行者),既是职业精神(白求恩精神)的惯性驱动,道德积淀,楷模引领,也是新形势下利他价值的全新诠释。今年也是白求恩牺牲81周年,当年,毛泽东用“五个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评价白求恩,高尚、纯粹的前提是“脱离低级趣味”,十分值得深思。“脱离”是一个分水岭,是一把钥匙,唯有完成了脱离,才能抵达高尚、纯粹、有道德,有益于人民、对工作极端地负责任(神圣感/使命感),对同志极端地热情(大爱无我)的境界。

  毛泽东同志称白求恩是“一个纯粹的人”,这是对白求恩富有个性的刻画,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临床体验阐释医者“纯粹”的内涵:其一是神圣感:生命神圣,医学神圣,医者神圣,其二是敬畏感:敬畏生命,敬畏疾病,敬畏生死,其三是悲悯感:悲切/悲情/悲壮/悲怆,悯:悯惜/怜悯,其四是使命感:使命召唤,使命必达,使命荣光,其五是平衡感:在理性/经验,理想/现实,利他/利己之间找到平衡。

  在和平年代,利己快感与利他快感的博弈无日不在,抗疫战士的体验:“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不苦/不累”,背后是利他意义的诞生,继而超越利己快感,发现利他快感,服务他人,不仅惠及他人,也快乐自己。也折射了社会互惠机制:利人即利己(新条件反射),利他是有道德的利己,培育理他互惠机制,利他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缔结(受尊重,有口碑)。

  由此,伦理推理路径的重新界定,但持良善(纯粹)之心,不求即时回报,内心平衡,继而心安-理得。因为,他们享受了服务乐趣,提升服务技能,相反,失去服务机会则有无聊感、空虚感、价值支撑感。

  武汉救援是利他时刻,医护人员经历了危症床前无亲人的境遇,医护肩头,是责任伦理与关怀伦理的双重担当。危症无亲人陪伴,处于失亲、思亲不得的状态,医护人员必须在技术角色之外,扮演亲人般的料理、陪伴、抚慰、安顿角色,这种职业角色的泛化必然带来劳作强度的倍增,还带来责任伦理的延展,关怀伦理的拓界。大凡经历过这样的“无亲人陪护”救助格局,才能体会践行全人医学模式之艰难。此情此景,医护人员跳脱出单纯的技术救治境遇,进入一个全新的“无陪护”复合干预轨道,对未成年的儿童患者,既当爹,又当妈,对白发苍苍的老龄患者,既当儿子,又当闺女。ICU里,一次翻身/换床都需要付出平时5~6倍的劳作。此时,仅有药物是不够的,仅有呼吸机也是不够的,治疗之外的共情,护理之外的料理,支持之外的关怀,救治之外的拯救、救渡与救赎,无所不包,身心社灵,面面俱到。

  利他也是个体生命的险境,顷刻之间,医生就可能成为患者,今年2月,武汉就有3019位医护人员感染,22人殉职。平时里,医患的角色是两分的,一个是医疗服务者,一个是医疗服务的接受者,新冠疫情使得医患角色融合了,医生变得既是观察者又是体验者,既是服务的提供者又是享用者,既是医疗规律的认知者又穿越疾病蒙难程,获得情感、意志、道德的升华。从而获得双重体验,双重理解。医患共感体验的道德意义在于唤起医生内心深处的道德崇高与利他意识,对他者-自我一体痛苦的领悟、理解、实践,完成利他主义的道德内化。

  抗疫战役初胜,作为医学人文学者,我们要追寻利他职业精神的价值支撑,我理解,外在化的利他激励总是短暂的,有限的,必须寻求内源性的激励,发现利他快感的生成机制。内外合力,培育良善的社会风尚。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民间-社会褒扬-激励机制(物质奖励,荣誉认同,尊重、尊严体系构建),另一方面也要全社会培育、形成“关怀-感恩”(你有恩情,我有回报,知恩图报)机制,更深层次,我们要从精神层面寻求职业神圣感、庄严感、荣耀感的发现,心流效应(沉浸效应)的咀嚼,真正享受奉献,享受成长,学会担当。

  纯粹利他者有着独特的精神需求,他们获得的是一份精神愉悦,精神成长。精神性更多地与个人的内在追求和信仰有关,对人生终极意义的答案、超越体验的追寻。1)是一种信念召唤,一个信仰和态度体系,洞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赋予生活以新的目的和意义。2)是个体对于内在和外在整合感、联通感(神圣、卓越、巅峰)体验,品味爱与意志的伟力。3)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内驱力),是自我超越的潜在能力,通过这份能力,个体可以参与到比自身存在更有意义的事业之中。

  著名心理学家米哈伊(Mike Csikszat mihalyi)凭借对幸福、创造力的研究和畅销书《flow》而闻名。心流/福流(Flow)效应的提出,解决了人生爬坡期,职业沉寂期,奋斗苦闷期的内激励问题。揭示了职业技能养成与职业幸福的内在关系,彰显出人生追求中从满意到惬意,从愉快到愉悦,从渴望成功到享受过程的快乐原理。医护心流效应的若干征象有九个方面:如目标旨向明确且单一(纯粹,只有救人);项目具有挑战性(不好救);自信,对结果有完美期许(我一定能救活他);完成项目需要高难度的身体技术(技艺);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无杂念);有驾驭感/控制欲满足;行为有即时反馈;境遇神圣,带入一种忘我(无私)境界;时间凝固,偶得最优体验。

  抗疫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心胜。没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大疫无情医有情,白衣执甲疫顿消。

                                                                            

                                                                            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史与医学哲学系  王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