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纪要|【医学人文讲堂75】Rama V. Baru:19世纪社会医学概念的传播与卫生服务在中国和印度的发展

    2019年5月27日,来自印度尼赫鲁大学(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的Rama V. Baru教授受邀在逸夫楼620会议室进行了一场主题讲座,介绍了19世纪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概念的传播,以及卫生服务在中国和印度的发展。讲座由张大庆教授主持,校内外三十余名师生参加。

    Baru教授是印度尼赫鲁大学社会医学和社区健康中心的教授,也是印度新德里中国研究所的荣誉会员,她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卫生服务商业化、传染病、比较健康系统和健康不平等。

    在这场讲座中,Baru教授主要介绍了社会医学的概念、历史、思想基础,以及20世纪初期社会医学理念的全球化,最后以中国和印度的卫生服务规划和发展为例,介绍了促进发展中国家社会医学实践的模式。

    社会医学关注的是疾病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原因,医生对这些因素的认识是很重要的,确定医学在社会中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有助于在人口水平上理解医学的局限性。社会医学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对疾病因果关系的认知侧重于身体和社会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到19世纪,社会改革者和关注社会贫困与不平等的医疗人员再次关注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医学在创建平等社会中发挥政治作用的重要性。20世纪早期,社会医学的理念进一步发展并在西欧和美国扎根。20世纪20年代,由于苏联的影响,社会医学的思想在中国获得了发展。亨利·西格里斯特(Henry Siegrist)在苏联的工作影响了兰安生(John Grant)在中国参与医疗保健的工作。之后,兰安生在印度参与了卫生服务框架的制定,建立了基于公平和普遍性的卫生服务原则,积极倡导社会医学理念。

    Baru教授的报告引起了听众们的强烈兴趣。报告结束后,大家就社会医学的概念变化、传统医学在中印两国的发展、兰安生的经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韩明月 供稿、陈琦 审校)